《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ID:15539762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3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第1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第2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第3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第4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培养理解并翻译课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4、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

2、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有些近似,属于议论文。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简洁、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重视文

3、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3、背景资料: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期间写的。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是被贬的罪人,心情自然十分郁闷,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章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这一时间。在此时间内,战争频繁,先后发生

4、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之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完全是正确的。4、学习生字:啮(niè)

5、腊(xī)挛(luàn)踠(wǎn)瘘(lòu)疠(lì)嗣(sì)几(ji)死者数(shuò)矣莅(lì)蹙(cù)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恂(xún)缶(fǒu)谨食(sì)之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可分二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

6、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

7、情形作对比。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