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

ID:15557622

大小:4.5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8-04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_第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长城赞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城赞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约7.8米,山冈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的内部比较低,外部比较高。墙基平均6.5米宽,顶部只有5.8米。墙身内部的一面,每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券门,有石梯通到墙顶上,守城士兵可以由此上下。墙身都是用整齐的条石砌成的,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实。城墙的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砌得十分平整坚实,野草都很难生根滋长。陡峻的地方砌成梯道。墙面宽约4.5米,可容五马并骑,十行并进。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一米的宇墙(城墙上所筑小墙)。靠外的一面则用砖砌成高近两米的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有一个小口,叫

2、做瞭望口。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洞,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城墙墙面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备。城墙上每隔大约半里,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子。这种台子分作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台面与城墙顶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凸出一部分于墙外,外边砌有垛口,台上还有遮蔽风雨的简单房子。这种台子是巡逻放哨用的。另一种叫做敌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的小房间,可容10余人住宿,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敌楼上还有燃放烟火的设备。烽火台也称作烽堠、墩堠、狼烟台、烟墩等,是专为传递军情用的。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形式是一个单独的台子,大多建筑在山顶上。台上有一个高架子,上面挂着一个笼子,笼子里头装

3、着干柴枯草。发现敌人来犯,就点燃它,发出火光,作为信号,这叫做“烽”。另外还堆积着许多准备燃烟用的柴草,叫做“燧”。白天燃燧,夜里点烽。据说当时曾用狼粪来作燧,因为狼粪的烟可以直上云霄,远处容易看见,所以又称烽火台为狼烟台。登上八达岭长城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它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壁。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来犯之敌要想循着险峻的山势攀登到长城脚下,再无依无傍地进行仰攻而破城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万里长城位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它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

4、的伟大成就。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我知道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

5、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知道作者介绍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四川宜宾人。1924年生,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6、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对联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

7、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虚对虚,实对实)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