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ID:15604021

大小:12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_第1页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_第2页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_第3页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_第4页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一)指标体系的构建1、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一是量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满足领导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必要工作。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一个动态、综合的社会实践过程。我们不能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急需把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美好蓝图向社会实践拉近拉实。因此,必须通过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量化,使人们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使科学理论逐步拓展为具体的现实体现。二是对

2、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过程的监控、测评、考核的客观需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中的各项任务进行主体指标化,使主体指标明确,才能使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各负其责。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状况如何不能凭空而论,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与监控标准体系。这种评价与监控不单是靠领导机关评价,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做出评价。不单是靠领导机关监控,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参与监控。在具体工作中,更多的不是主观评价,而是客观评价,需要靠客观真实的数据说话。因而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过

3、程中涉及的重大任务、重要问题、重点环节,选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性,就必须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与监控标准。提供这种评价与监控标准,可以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同时也为组织和领导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及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绩效状况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依据,并着力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化、制度化、自觉化、长效化。2、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对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并进行客观

4、监测。(2)与时俱进原则。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进程,因而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战略目标。14(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量方法必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只有依据定性分析才有可能正确把握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度”,也才能对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建立,首先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同时又应该与现实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相结合。单纯追求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忽视现实数据

5、采集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无异于空中楼阁;片面考虑现实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忽视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形同南辕北辙。(5)精简可靠原则。在具有同等代表性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不但使指标少而精,而且又能客观合理地反映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进程。(申振东等,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中国国情国力》2009(5))3、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于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差距,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进度也就存在差异。

6、在重庆市现阶段,实现这一总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两大主线和支撑点。同时,生态安全和社会文明程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条件。如果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就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就没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更谈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必须通过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和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4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不同层次表示不同的意义。总体层代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效果;系统层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

7、态文明观,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型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划分为资源节约子系统、环境友好子系统、生态安全子系统和社会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状态层代表系统行为的内在要求,用可持续发展度来表示资源节约系统状况,用环境状况来表示环境友好系统状况,用生态平衡来表示生态安全系统状况,用文明程度来表示社会保障系统状况;变量层是从本质上反映状态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在资源节约系统中采用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综合利用、绿色消费表示,在环境友好系统中采用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来表示,生态安全系统中采用生态保育和生态预警来表示,

8、在社会保障系统中采用国民素质、经济保障、科技支撑、公共卫生和公众参与来表示;要素层则用可得、可比的指标对变量层进行直接的度量。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