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

ID:15659601

大小:7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_第1页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_第2页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_第3页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_第4页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谈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对书法理论的创新意义周汝昌作者:刘寿堂笔者与周老素昧平生,但先生在学界德高望重如雷贯耳。拜读完先生大作《永字八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深为其真知灼见而折服。想当今学界,有人认为研究书法理论的书籍太少了,笔者恰恰认为是多了。单是以《中国书法××史》命名的专著有多少?可是很多书都在“捣浆糊”,甭说外国人懂不了,就怕连他们自己也犯迷糊了。我不想举具体的例子而自讨没趣,但从看过的几本书法专著来看,发现:第一,错别字、倒字、漏字、重字随处可见,可知著者急于“上市”的功利心态。第二,许多句子存在明显的

2、语法错误。为了摆贵族腔,学者味,故意将一句本该简单说的话绕弯弯,颠倒字序,违背语法规律玩文字游戏。第三,理论创见平平,甚至完全贩卖别人的观点,却要将书写得越来越厚。实际上早几年曾印泉先生就在《书法》杂志上撰文批评此类现象为“书法三气”:江湖气、小市民气、假洋鬼子气。可惜曾先生的话未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周老的《永字八法》为书法理论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告诉我们书法理论不一定都要写得鼓弩为力,不一定都要大家绷紧神经去啃读,理论研究文章照样可以写得很潇洒。周老还告诉我们,既然写文章、写专著,首先不论你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一定要言

3、之成理,更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论创新。《永字八法》从形式上看,采用大16开,中间不时配有清晰的历代书法图片,利于减轻读者阅读疲劳。特别是全书内容近三百页,上篇九章全部采用问答式行文结构,让读者倍感亲切,将高深的书法知识用晓畅易懂的话表达出来。中篇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书法学术的点点滴滴,他不要求鸿篇巨构,似钱钟书先生《管锥篇》式的散论,写得自由灵活。下篇是专题性较强的论文,也是点到为止,不枝不蔓。笔者仅花了一天半时间便读完了先生近三百页的大作,轻松舒畅。纵然有些观点还需商榷,但先生自己的立场毫不含糊,随你评说。《永字八法》最

4、大的特色还在于其理论创新意义。我以为,周老对书法界一直捧为金科玉律的东西,提出了自己有说服力的全新见解或质疑。此种学术精神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一、对“永字八法”的理论内涵进行重新厘定、阐释。周老从“永”字本身的笔画特点说起,参照唐朝韩方明的解释,分析了“永字八法”名称的由来。他认为“八法”之说应该出现在后汉、三国为宜。因为“八法”中,横画的“勒”,当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位处置,这是汉隶、八分书的痕迹。从“八法”中又已有“趯(硬钩挑)来看,这又是真书才有的笔法。然而“八法”又实在包含不了真书所有的笔法,如没有“戈”和“   

5、 ”等法。所以,“八法”实际上是一个“过度”时期的“总结”。也就是由汉隶笔法逐渐朝着真书笔法发展,还没有到真书成熟阶段时出现的笔法现象。很有趣的是,周老认为“八法”的“侧勒弩趯,策掠啄折”名称都“跟车马之事大有关联”。他说,驾驭车马,要调驯,要配合,要进行,又要功夫(包括专门训练与积累造诣)。而书法之道要“驾驭”笔、墨、纸、字型、架构、风神姿态……真是“险夷”难行之路,并不是悠悠荡荡的在“康庄大道”上“磂跶”。周老还分析了古人选择“永”字谈“八法”的原因,一是“永”字很符合八卦的八个方位,笔画不重复;二是“永”字代表吉

6、祥、永恒,因而晋朝的年号都用这个“永”字开头。这便生动的揭示了“永字八法”整体的用笔要义。二、周老的“中国书道——聿(jin)学”称谓,开启了书法研究新面目他对“聿”的解释很是形象:“聿”(筆字的原始字体)加上三撇“    ”,三撇“    ”是装饰文采的表象,显示这管笔的光彩美好。周老引用《说文解字》对“聿”的解释为:聿饰也。从聿,从“    ”俗语已好书为“聿”。因而,他认为国人称书写的艺术为“书法”不大合理,“法”是“方法”、“法度”,这就仅仅揭示了书法重“法”的一面,而忽略了“神采”。日本称“书道”似乎更为合理

7、,可是外国人来命名咱们的民族艺术,又显得很不情愿。于是,用“聿”来称谓书法艺术是再合适不过的。“聿”者,意为书法之所由生,在于“所以书也”的工具“聿”和使用它的右手的动作都十分之捷巧或便捷。但从中国文字的意象美来看,“聿”字就就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称书学为“聿”学,也许更能代表书法艺术的独特内涵,也许会给书法研究开启全新面貌,周老仅仅开了一个头,但是这正如他自己说的,这个“一画”(横线),就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不但有了代表先民智慧的八卦,也有了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那么他首倡的“聿“学是否发掘了书法艺术研究新的沃土呢?

8、   三、毋需言必称“中锋、藏锋、圆笔”,要重视“侧锋”、“方笔”。周老批评了“无斧凿痕”的书法观念。他指出:你画竹,挺拔的竿,劲秀的枝,丰韵的叶,处处要锋,你怎么有锋不使,却要“藏”起来?难道你要用“毛锥”这个独特工具去作“指头画”?所谓“毛锥”就是毛笔的最尖端处。有些人故意将笔尖剪掉,以追求“苍老”、“枯劲”和“高古”,无异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