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

ID:15673674

大小:5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4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_第1页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_第2页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_第3页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_第4页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吴晟一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诗坛的英美意象派(Imagism)诗,直接渊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但从理论和创作实际来看,两者在意象经营、传达视角、诗旨义项和审美效应上却有较大差异。艾兹拉·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中给“意象”定义为:“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1]又在《关于意象主义》中将意象分为两种:主观的——“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化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客观的——“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

2、;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下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像那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据此,意象派建立了六条创作原则,其中两条是:“1.运用意象把握具体细节,扬弃含混不清的泛泛之论。2.务求诗歌的坚实与清新,摈弃笼统的含混。”可见,意象派只是舍弃那些与中心意象无关的词语,甚至抽掉连接意象的词;意象的高度浓缩也只是“去掉枝叶,只剩下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的锤炼,最终目的不是使意象模糊化,而是使它更加坚实与清新。所以庞德极力贬低和反对意象的象征作用,他说:“象

3、征主义者的象征有固定的价值,像算术中的数目,像1,2和7。意象主义的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像代数中的a,b,x……”如他的创作示范《地铁车站》:“人群中涌现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据说原稿30多行,最后删定仅剩下这两句。“脸庞”和“花瓣”为诗中两个基本意象,是诗人努力捕捉“瞬间,一件外向和客观的事物使自己改变了、突变入一件内向的主观的事物”,再现诗人步出地铁车站那瞬间的美感经验:在阴暗潮湿的地铁道里,突然瞥见几张美丽的脸庞,仿佛抬头之间从湿黑枝头发现几片花瓣。由此看来,意象派不仅消解了诗中

4、的个体主体性,完全采取局外人的零度传达视角,而且其追求所谓“绝对不用任何无助于表现的词”的高度浓缩,并非为了扩大意象的张力,从《地铁车站》看,“脸庞”与“花瓣”两个基本意象,即使熔化了诗人的理智与情绪,但充其量只是通过两个意象的并置、映衬使得它们更加坚实与清新,以唤起读者对二者之间相似点的注意而已,倒是像算术中的1,2和7,有固定的价值,根本不像代数中的a,b,x,有着可变的意义,诗旨也比较单纯。爱德华·斯托勒、特·尹·休谟、理查德·阿尔丁顿三人创作的同题《意象》诗都是如此:零度传达,运用暗喻或明喻

5、手法及意象的并置对位法,以获得意象的坚实清新与诗旨的单纯。1909年庞德发表了一首题为《对现代诗中的朦胧精神的反叛》的意象诗,从诗题便知,庞德反叛的是现代诗中意象的“朦胧”,他把现代诗的朦胧意象喻为在“浓雾的暗晦的光中生活”的“苍白的、病病歪歪的幽灵”和“瘦弱的蜉蝣”。从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意象派追求意象的“坚实与清新”是与“朦胧”根本对立的。1916年,庞德翻译了王维、王昌龄、李白等人的诗,结成《华夏集》出版。意象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晚年也翻译过中国古典诗歌。庞德曾把李白的“惊沙乱海日

6、”(《古风》其六)译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不仅曲解了原意,而且改变了意象的组合方式——由映衬式组合改成并置式组合,大大削弱了原诗的表现力。从客观上看,庞德不懂中文。加上时代和民族差异,庞德要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深厚的意蕴比较困难;从主观上看,可能是作者有意使诗的意象单纯化,以获得他所追求的意象的坚实清新与诗旨单纯的审美效果。此外,庞德还改写了几首中国古典诗歌,如汉代班婕妤的《怨诗》:“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袖怀,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

7、笥中,恩情中道绝。”庞德的改作《题扇诗,给她的帝王》:“噢洁白的绸扇/像草叶上的霜一样清湛/你也被弃置在一旁”。除了对原作意象作了大幅度删除简化外,最关键的是消解了原作的个体主体性,取消了原作意象的象征义。原作中的“团扇”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并作为一个整体象征性意象贯穿全诗:它的“皎洁”、“团团”象征诗人如霜似雪的高洁品质和明月般的绝世美貌;它那“齐纨素”柔美坚韧的质地,象征诗人对成帝坚贞不渝的爱情;它发出“微风”象征身为妃子的诗人,曾在皇帝之侧时时进谏规劝和供皇帝享受;“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8、则抒发诗人担心与成帝之间的恩情将会彻底割断的忧虑。“秋节”在这里具有特定的象征含义,象征宫内险恶的环境。据《后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后因擅宠的赵飞燕的谗言被贬入长信宫侍奉太后,至死未得与成帝见面,有力地印证了“恩情中道绝”并非多馀的担心。由于前六句从各个侧面描写和赞颂团扇,充分地蓄势,所以下文突然转折,写团扇无辜被弃,便成功地渲染了全诗的悲剧效果。庞德的改作由原作的第一人称抒情改成第三人称叙述,又因追求意象的坚实清新与诗旨单纯,只保留了原作团扇“皎洁如霜雪”的表层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