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

ID:15690736

大小:1.9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4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_第1页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_第2页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_第3页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_第4页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始皇陵园k陪葬坑发掘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条东西向的古河道从陪葬坑的北侧穿过,河道现已干涸,为农耕地。2000年6月,当始皇陵考古队得知当地村民挖墓时发现了原大陶俑碎片及其他文物的消息后,即刻赶赴现场调查。经勘探发现此处为一座陪葬坑,因其是2000年度在秦始皇陵区考古勘探中发现的第7座陪葬坑,故编号为XLQK0007(以下简称K0007)。2001年8月8日~2003年3月20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联合组建的始皇陵考古队对该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的收获简报如下。一

2、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K0007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外城垣东北角之外900余米处,行政区域隶属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办事处孙马村陈王西组,西距1996年发现的动物陪葬坑约500米(图一)。该陪葬坑地处骊山北麓与新丰塬交汇的低洼地带,一二形制与分区K0007陪葬坑的平面呈“F”形,由一条斜坡道、二条南北向过洞及一条东西向过洞相互贯通构成,总面积约为978平方米,主体坑体面积约为298平方米。依其位置、形制分为三个区。Ⅰ区位于陪葬坑的北部,为一条东西向“一”字形的过·16·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洞;Ⅱ区位于陪葬坑的南

3、部居中,由斜坡道、南北向过洞、厢房及壁龛四部分组成,平面略呈“凸”字形;Ⅲ区位于陪葬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向“一”字形的过洞(图二)。片、瓷片等。地表原有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被毁坏。第2层:扰土层,厚0116~0164米。土质较疏松,土色花杂。该层系后期人为扰动形成,内含细沙石块、树木根茎、砖瓦残片、瓷片、陶片等。因后期平整土地,该层在南部的二级台地上有分布,北部基本被平毁,仅在Ⅱ区北端有少量分布。第3层:冲积土层,厚018~1176米。土质疏松,土色黄褐。内含料礓石块、小沙石、木炭、烧土块等。该层仅

4、在Ⅱ区北端与Ⅰ区交汇处有分布,是坑体建成后遭洪水冲积而成。第4层:五花土层,厚2124~3176米。土质密实,土色花杂。系粗夯而成,夯层厚013~014米。内含烧土块、木炭等。此层仅在地层堆积状况较好的南半部有分布,是棚木之上的封土层,这一封土层在坑体遭焚毁破坏后随之坍塌于过洞内。第5层:坍塌土层,厚018~2112米。内含棚木、厢板木炭迹、红烧土块、夯土块等,为坑体经火焚破坏后,封土及坑壁坍塌所形成。遭捣毁的陶俑碎片皆分布于该层。三地层堆积K0007陪葬坑所在的原地貌呈南高北低的缓坡状,为东西向古河道南岸的台地。由于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地平整土地,该处地貌现为南北高差约215米的两级台地,陪葬坑南北横跨两级台地。Ⅰ区位于一级台地上,坑体夯土二层台以上的地层堆积已被平毁,耕土层下为平整土地形成的扰土层,扰土层下即为坑体及夯土二层台;Ⅱ、Ⅲ区南北横跨两级台地,北半部位于一级台地,均不同程度地被秦代以后的洪水冲刷至坑底夯土基础层,北半部的地层堆积与Ⅰ区的地层堆积基本相同,南半部的地层堆积保存较好。现以Ⅱ区过洞南北向剖面为例,对K0007陪葬坑的地层堆积情况介绍如下(图三)。第1层:耕土层,厚0114~0135米。土质疏松,土色灰黄。

6、内含植物根系及近现代砖瓦残·17·©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文物·2005年第6期第6层:木炭层,厚0106~011米。为过洞内条状铺地木被焚烧后所形成。在该层铺地木炭迹之间清理出大量的铜质、骨质、银质小件器物。第7层:夯土基础层,厚约0132米。夯层厚011~0115米,为细夯,夯层清晰,质地坚硬。第7层下为生土。四建筑结构K0007陪葬坑的建筑结构与秦始皇陵

7、区已发掘的兵马俑坑1、石质铠甲坑、百戏陶俑坑2、文官陶俑坑3等坑体的建筑结构相似,均为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其构筑方法是,先挖一平面呈“F”形的坑体,以精细夯筑的方法处理坑底;然后用夯土包镶坑壁,在坑壁两侧形成夯土二层台,根据埋葬内涵的不同,再夯建不同的单元空间,如Ⅱ区的厢房、壁龛、过洞及Ⅰ区、Ⅲ区的象征性河道、垫木夯土台等;土建完成后,在坑底铺设铺地木板,再依夯土二层台坑壁垒砌厢板木,其后在夯土二层台之上覆盖棚木,棚木上再覆席掩盖,最后再填封土。K0007陪葬坑三条过洞的结构略有区别,现分述如下。(一)Ⅰ区的结构

8、与建筑遗迹11东西向过洞及夯土二层台Ⅰ区位于K0007陪葬坑的北部,为一条东西向“一”字形的过洞(图四)。东西长6012、南北宽6~614、坑底距地表深219米,面积约373124平方米(因该区的东段已被洪水冲毁,所以实际发掘的长度为3818米,面积约240156平方米)。在Ⅰ区东西向过洞紧依生土坑壁南、北、西三侧分别筑有夯土二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