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

ID:15713354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5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_第1页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_第2页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_第3页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_第4页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高中化学实施新课标已整整二年了。由于学习不够,准备不足,二年来倍感艰辛:深一脚,浅一脚,犹如红军长征过沼泽地。由于怕学生知识能力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加深了,拓宽了,多练了。但是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接受得越少,老师讲得越清楚,学生感觉越糊涂的尴尬局面。通过二年的实践,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新旧教材编排体系的区别旧教材:以物质结构为主线,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知识的“骨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血肉”,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高,

2、难度大。如先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建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铺垫,再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形成理论体系。又以该理论指导氮族、碳族、镁铝、铁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于具体元素,其知识体系也是很严密的:金属,一般由单质—氧化物—碱—盐。非金属,一般由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的顺序编排。具体某物质,又围绕其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等问题展开。所以,旧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某些知识显得“繁、难、偏、旧”,而且旧教材过分注重结果。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较,新课标在知识编排

3、、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把握不好,就会“穿新鞋走老路”。拓宽、加深、多练,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招致学生的厌倦与反感,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新课标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难度降低了,要求全面了。新课标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培养能力。而不强调由概念、原理出发推导

4、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开展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和品质的形成。新课标强化方法,尤其是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新课标必修1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分为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两章,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元素如钠、铝、铁、铜为金属元素的代表,以氯、硫、氮、硅作为非金属元素的代表。新课标在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安排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记录实

5、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重视过程,第6页共6页不强调结果的唯一性。[科学视野]涉及一些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兴趣,供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明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做到把握准确,不随意拓宽,不随意加深,以免加重学生负担。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老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我认为,老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比新教师存在更大的困难和阻力,而且这困难和阻力来自于老教师本身。可以说使积重难返,所以更是迫在眉睫!老教

6、师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或行动力度不大,很难在新课改中有建树,甚至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新教师,好比一张白纸,容易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老教师(旧教材有多年教学经验,不一定指年纪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是浸入血液,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来源于前苏联,强调如何引入(要求自然、巧妙),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结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省、市还进行了“微格教学”研究,对传统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强化训练。传统教学中,老师就象“演员”,是课堂的实际占有者,学生则是听众,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及时

7、记录,课后消化巩固,并进行大题量的训练。传统教学,许多老师是“高手”,用起来得心应手,驾熟就轻!这就是许多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困难所在:传统教学越内行,依赖性就越强,困难也就越大。在这里,老教师存在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惰性,过分依赖原有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惰性的表现。希望老教师能不故步自封,能打破陈规,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二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总认为自己行,学生不行,总认为老师不讲,学生如何知道?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的学习潜能。三是怕,怕学生考不好,处处代

8、办,甚至包办,多讲、多练,老师自己教得也辛苦!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要他们学好,岂不是缘木求鱼?!对于原有学习基础好,学习目的性明确的学生(如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的好生),传统教学方法还能大行其道,效果也不差。但面对基础差,学习动力小的学生(比如我校的大多数学生),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客观实际的要求,时代发展的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