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ID:1578945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本间的对话,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我们知道,东晋著名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他的《归园田居》。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

3、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

4、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三、诵读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

5、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羁鸟ī荫后檐ìn暧暧ài墟xū吠fèi桑颠diān樊笼fán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2、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四、探究、合作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具体分析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

6、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明确:A、性本爱丘(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

7、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

8、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追问:所以“性本爱丘”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