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

ID:15807492

大小:47.0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5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现状22水华危害23水华预警技术24藻华应急处置35水华控制技术35.1物理法35.2化学法45.3生物法55.4混合工艺及其它方法66蓝藻的资源化利用76.1提取色素与多糖76.2制有机肥76.3产沼86.4制生物油86.5吸附重金属87结语8参考文献8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近40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一些湖泊蓝藻水华暴发常态化。蓝藻水华的暴发,影响水体自然景观,降低水中溶解氧浓度、遮蔽阳光,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生长,也会对人类饮水安全与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恢复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国内外学者历经多年的探索,已研究并使

2、用了多种控制方法,包括物理、化学与生物方法。本文对这些控制技术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也介绍了蓝藻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蓝藻水华;控制技术;资源化;ResearchProgressofAlgaeControlTechnologyAbstract:Intherecentfortyyears,undertheinfluenceofhumanbeing’sactivities,ourcountry’slakeeutrophicationdevelopsquickly,andthatleadstoaprominentissue,alga

3、lblooms.Whenthealgalbloomsbreakout,itnotonlyaffectsthewaterlandscape,affectstheAquaticorganisms’growththroughdecreasingtheDOinthewaterandshieldingthesunlight,alsoitcanthreatenhuman'shealthanddrinkingwatersecurity.Tosolvethisissueandregainahealthyaquaticecosystem,lotsofmethodshavebeenstudiedandu

4、sedbythe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Togiveareferencetosomestudy,thearticleintroducesthemeasuresincontrollingofalgalbloomsandreusingthecyanobacteria,also,therecentstudiesassociatedtoitareincludedinthearticle.KeyWords:algalblooms;controlmethods;reuse蓝藻也称蓝细菌、蓝绿藻[1],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产氧原核生物[2],可追溯至35亿年前[3]

5、。这段长期的发展历程使蓝藻变得多样化及具高效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策略,以确保在发生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时它们能在水环境中生存并占优势地位[4]。如今,蓝藻几乎遍及全球。1现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量不断增加,这些废水排入水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力。上世纪末,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太地区分别有53%、48%、41%、28%、54%的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5]。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大致可分两个时期[6]: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人类活动逐步增强,对水质产生了初步影响,但湖泊富营养化仍主要由自然环境引起,该阶段基本属于富

6、营养化的自然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湖泊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养物的输入大量增加,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重,湖泊氮磷和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含量逐年上升,水质约每十年下降一个级别,我国湖泊富营养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66%以上的湖泊、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重富营养和超富营养的占22%[7]。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26个重点湖泊(水库)中,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2%、46.1%和7.7%。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藻华暴发。绝大部分水华是由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7、、绿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等)引起,也有部分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在各类水华中,藻华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8],而藻华中以微囊藻水华最重[1]。有研究表明,在水中氮磷比为10~12:1、温度28~30℃、适宜的光强和时间、较高pH、微生物种类少及无风等条件下,将极利于蓝藻水华暴发[2,9-10]。但目前,水华发生的临界因素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11],相关防控技术还不够系统和成熟,尤其是整装成套技术较缺乏。2水华危害藻华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