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ID:158133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2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_第1页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_第2页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_第3页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_第4页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格拉底之死》教案《苏格拉底之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主要学说,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2、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教学重点】1、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主要学说,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2、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教学难点】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

2、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毫无疑问,他是雅典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两位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卷帙浩繁的记述字。柏拉图除了是哲学家,还是一个具有伟大天才与魅力而又富于想象的作家。没有一个人会设想,就连柏拉图本人也并不认真地认为,他的《对话录》里的那些谈话是真像他所记录的那样子进行的。但无论如何,在早期的对话里,谈话是十分自然的,而且人物也是十分令人信服的。正是由于作为小说家的柏拉图

3、的优异性,才使人要怀疑作为历史学家的柏拉图。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物,是一个远非大多数人所能创作出的人物;但是柏拉图却是能够创作出他的。今天我们学习《苏格拉底之死》这篇,既要了解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又要注意学性传记的特点。二、简介作者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

4、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荒唐?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待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写作。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

5、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程:数学、天、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画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

6、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柏拉图这位开鼻祖。三、简介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约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雅典。早年随父亲雕刻,后专事伦理哲学探索。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西方化的哲学基础,对以后的哲学发展影响臣大。认为天地万物,生存毁灭,皆出于神意。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认识普遍的道德规范。倡导“知德合一”说,认为“美德即知识”,“作恶即无知”,鼓吹灵魂不灭和

7、灵魂轮回。一生自奉俭约,广招弟子,不收学费。好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公元前399年以“传播异端”和“腐蚀青年”罪被判处死刑,从容饮鸩而亡。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锋芒毕露。或自辩无罪,或反诘原告,或抨击当局,或直抒人生哲学。辩词由其弟子柏拉图编撰成。青少年时代,他曾跟随其父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主,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他却常说:“我只知道

8、自己一无所知。”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