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

ID:15816475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_第1页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_第2页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川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3课认识“我的电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设计《认识我的电脑》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中的七年级下期的第三课内容,在本期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要求学生认识和使用“我的电脑”。根据《纲要》,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认识“我的电脑”。(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二、学生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对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应让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有目的的操作,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2、的兴趣。从而达到全体学习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三、目标设计根据《纲要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学习“我的电脑”启动的不同方法。(2)认识“我的电脑”窗口构成。2.能力目标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夹或文件、排列窗口中的图标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文明使用计算机四、教法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以教师为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下,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设计,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

3、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过程。2.任务驱动法:学生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五、学法设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并维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以便更好地更多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用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如下学法: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操作演示内容。2.实践操作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情景回忆上节课知识计算机利用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来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

4、资源的内容来引入本节学习“我的电脑”的学习的新课。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手,通过边讲边练习方式学习新的内容。讲授新课 (板书)认识我的电脑一、认识我的电脑(板书) 启动方法:“我的电脑”启动的方法有两种: (1)、把鼠标指针移动到“我的电脑”图标上,双击即可。 (2)、鼠标指针移到“我的电脑”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打开”。 (3)任务一:完成P9的活动一 (4)认识“我的电脑”窗口 我的电脑窗口组成:(板书)●边框和工作区●标题栏 ●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工作区●状态栏 以上内容边讲边请同学们操作体验(5

5、)任务二:完成P11的“活动2“,同时注意P12的表格内容。(6)任务三:请对一个文件夹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单击属性,查看属性对话框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了解文件或文件夹的详细信息。二、窗口中图标的排列(板书)1、  教师演示排列图标的操作过程:“查看”,“排列图标”,排列方式。2、  任务四:请同学们完成P13的“活动3,任务完成后,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3、  任务五:请完成P13的“活动4“4、  总结图标排列的方法和基本内容教学反思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视,作个别指导与提示。对学生的差异性,应采取小组

6、内的互帮互助的方式加以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