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

ID:1583255

大小:2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2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学案分析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结合新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

2、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

3、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

4、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

5、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上下,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

6、。但是整节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  用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时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

7、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

8、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