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

ID:15861887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_第1页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_第2页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_第3页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绘画中的崇高思想以画作罗贯中的《父亲》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母亲》为例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朗吉努斯和博克的崇高思想对绘画中所体现出的崇高思想进行了论述。以罗立中的画作《父亲》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画作《母亲》为例来展开对绘画中所体现出的崇高思想的分析,虽然二者是平凡的父亲及母亲,但是他们也能引发我们心中的崇高感,也能让我们从那丑陋的外表的威胁中得到心灵的缓解,进而生发崇高感。关键词:崇高感;丑陋;平凡;震颤一.总论崇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朗吉弩斯是其开创者。也正是朗吉弩斯首次将崇高的概念引入美学领域,

2、并加以深入研究,形成了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崇高理论。就文艺作品而言,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一切伟大作品共有的风格,是衡量伟大文艺作品的尺度。具有崇高风格的文艺作品应该体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思想感情以及伟大的人格,并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进入“狂喜”的状态,从而产生心灵的震颤,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博克认为,崇高是由对什么也不到来的威胁引出的,这种威胁来自于人认识最少却又最动人的永恒和无限。灵魂在这种威胁中感到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又和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所以人得以自我保存。正是生命

3、力或心灵从这种恐惧的张力中得到缓解,才产生了崇高感。所以博克说:“在面临恐怖的对象而没有真正危险时,这种自豪感就可以被人最清楚地看到,而且发挥最强烈的作用,因为人心经常要求把所观照的对象的尊严和价值或多或少地移到自己身上来。”当我们在赏析画作《父亲》和《母亲》时间,就可以用到朗吉努斯和博克的崇高理论来分析这两幅画作所体现出的崇高感。二崇高理论在画作罗立中的《父亲》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母亲》中的体现1.罗立中的《父亲》所体现出的崇高感《父亲》是著名画家罗立中的画作,父亲那饱尝人世沧桑,日晒雨淋的形象和性格,那视觉

4、上岩石松皮般的质感和特点鲜明的细节牵动我们多少现实历史的联想。画家抓住画面上的几个细节:出土文物一般古老的碗,前额上滴落在碗中的汗珠,一支强夹在左耳轮的圆珠笔,一片金黄的背景等等。展开了“父亲”维艰命运的联想和思考;我们为土地流血流汗,终于成了土地主人的“父亲”,多少年来是名符其实的土地的主人吗?收获黄金的田野也曾收获过灾难,种植粮油的土地也曾种过饥荒。“有淮数得清你死过多少次!”曾几何时,不会说话的星星照旧活着,会说话的人却倒下了。某些人为的灾难,某些变幻莫测的风云,使我们的“父亲”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谁都记得放

5、“高产巨星”的年月,把“漫坡地撕成大寨田”的年月,从我们“父亲”碗中夺走了维系生命的最后一粒食粮。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古铜色的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

6、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王光明,1994)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

7、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也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这个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包容时,它具有划

8、时代的意义。所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价值、伦理学价值。《父亲》更象一座纪念碑,屹立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中。博克认为,崇高是由对什么也不到来的威胁引出的,这种威胁来自于人认识最少却又最动人的永恒和无限。灵魂在这种威胁中感到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又和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所以人得以自我保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