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

ID:158720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_第1页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_第2页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_第3页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复习教案中考复习专题(七)阅读理解题教学目标:了解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如何解阅读理解题;通过解阅读理解题,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学重、难点:对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的理解,对题中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梳理,对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教学过程:一、题型归析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于本,高于本,

2、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很多,几乎涉及所有中考内容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今后的中考试

3、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二、典型例题解析【例1】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100”表示为,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又如“13+23+33+43+3+63+73+83+93+103”可表示为同学们,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①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

4、)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②计算:=(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分析】本题就是先给读者提供全新的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求和符号“”的意义,这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新知识,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它的意义,才能正确解答下面有关问题求和符号的下面和上面的数字分别表示求和加数的首、尾数字序数,求和符号右边的代数式表示求和加数的性质解:(1);(2)0规律总结本题是一道在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上命题的代数阅读理解题,学生只有正确阅读理解求和符号“”的意义、书写格式等知识,才能迁移运用,再发散开放【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在锐角△

5、AB中,∠A、∠B、∠的对边分别是a、b、.过A作AD⊥B于D(如图),则sinB=,sin=,即AD=sinB,AD=bsin,于是sinB=bsin,即.同理有,.所以………(*)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1)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b、∠A,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B、∠,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第一步:由条a、b、∠A∠B;第二步:由条∠A、∠B∠;第三步:由条.三、诊断自测1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

6、即“逢二进一”,如(1101)表示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1111)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数()A8B120D302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若取x=9,=9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x-)=0,(x+)=18,(x2+2)=162,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取x=10,=10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写出一个即可).3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7、,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是方程的两实数根,则的值为4在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某首长到帐篷厂视察,布置赈灾生产任务,下面是首长与厂长的一段对话:首长:为了支援灾区人民,组织上要求你们完成12000顶帐篷的生产任务厂长:为了尽快支援灾区人民,我们准备每天的生产量比原多一半首长:这样能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厂长:请首长放心!保证提前4天完成任务!根据两人的对话,问该厂原每天生产多少顶帐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