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ID:15892962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第4页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编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猪细小病毒病诊断与防治学生汤中洁系部畜牧兽医系系部名称畜牧兽医系专业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朱兴贵职称副教授专业兽医医药2012年10月8日摘要:猪细小病毒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以出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而母猪无明显病状为特征。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防治前言据调查,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能与未经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引种

2、不慎有关。为此要加强该病的引种检疫及免疫工作,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  猪细小病毒病免疫一定要谨慎,免疫时,最好使用灭活苗。严格消毒制度和人员进入管理,做好平时消毒工作,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场,管理不当可人为传入病情。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1.猪细小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1.1流行特点本病见于出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多发生在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配的一段时间。本病发生后可持续多年。本病具

3、有易感性,猪是唯一的已知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及野猪都可感染,有的动物血清中也可存在本病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感染的公猪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交配、胎盘感染、感染母猪所产死胎、弱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内分泌物等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可造成传染。垂直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以上,病毒传染过的猪舍空舍四个半月以后仍可感染。本病可经胎盘垂直传染和水平传染。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均可感染,出生前后的猪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胎盘和口鼻。污染物及鼠亦是重要媒介。1.2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感染本病的母猪死亡率不高,主要影响下一代。如果对个别患病严重的死亡母猪进行剖检,病理变化主要变现为子宫内膜有轻度

4、的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胎儿在没有免疫力之前感染PPV,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淤血、水肿和出血,胎儿死亡后颜色变黑,并有脱水和木乃伊变化。镜检病变主要是多数组织和血管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等。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能力后再受到感染时,不产生明显变化,镜检观察,可出现内皮细胞肥大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受感染的细胞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膜上可见到脑膜炎的病变,以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为特征的变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2.临床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妊娠猪特别是出产母猪的繁殖失能或称繁殖紊乱,即妊娠母猪受

5、到感染后,会引起流产、产死胎、胚胎坏死、木乃伊化胎儿和弱仔及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临床症状;也有妊娠母猪和幼仔感染初期出现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的情况。2.1繁殖母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2.1.1胚胎死亡、母猪返情妊娠母猪在怀孕30~36d之前受到感染时会发生胚胎死亡,死亡的胚胎在下一个发情期临近时完全被母体吸收,母猪可能重新发情。2.1.2木乃伊胎胎儿在50d后感染死亡时,由于胚胎骨骼钙化,死胎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胎儿干尸化:50~65d死亡者会严重干尸化;65~100d死亡的则部分干尸化。2.1.3流产当有严重的胎盘炎或全部胎儿死亡时,则发生流产,但此内现象比较少

6、见。2.1.4死产母猪在妊娠55~65d被感染时,胎儿已逐渐发生免疫应答,可以产生抗体,多能正常生产,但母猪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胎儿充血、出血、水肿、体腔积液及坏死等畸变。受感染胎猪存活但太衰弱,不能耐受分娩时的逆境因素,多在分娩时或临近分娩时不能呼吸而死亡。2.2公猪感染公猪被感染,对性欲和受精率无明显影响,但精液可长期排毒。1.诊断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

7、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自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3.1临床诊断根据猪病的临床症状,即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等,结合流行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若要确诊还须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3.2实验室诊断有关该病诊断的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梅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