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

ID:15908177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_第1页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_第2页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_第3页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_第4页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肝胃不和的辨证论治吴宏杰(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关键词]肝胃不和;辨证论治R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6)03-0339-02[中图分类号]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曰!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笔者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壅木土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法与方治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1肝气犯胃肝气犯胃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太强,病因多由于精神刺激,令肝的气机失常,产生横逆胃之证。

2、主要症见急躁易怒、胸肋胀满作痛或乳房胀痛,胃失和降则可见纳呆、嗳气、心、恶呕吐、泛酸等症。其治则当用平肝和胃法,使太强的肝气得以和降,恢复正常功能,常用药如川楝子、白蒺藜、钩藤、橘叶等,和胃降气则用香砂枳实丸(木香、砂仁、枳实、白术)。例1:女,48岁,有胃痛史4a。每遇秋冬,工作繁忙或恼怒后诱发而得病。症见胃脘胀痛,两肋满闷而胀,伴有泛酸、嗳气、胃纳不佳,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不数。胃镜检查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十二指肠球炎。7胃的气机,使脾升胃降,以利消化。肝气郁结产生的原因多数由精神抑郁所致,主要症状是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胸肋胀闷,善太息,少食、饮食呆滞,

3、脘腹胀满等症。其治则是疏肝解郁,使郁结的肝气条达舒畅,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健胃的茯苓、白术、砂仁等。例2:男,30岁。由于企业改制而下岗,后又与女朋友分手,自觉前途渺茫,厌世羞于见人,日见长呻短气,胃脘胀痛,食欲大减,体质量下降明显。诊时舌淡,脉沉细无力。以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补中益气治疗疗效平淡,后改为疏肝法,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白术各15g,枳壳、砂仁(后下)、炙甘草各10g,香附12g。2周后患者诸症减退,嘱其家人多做思想开导,辅以健脾补气之剂,1个月后患者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并找到了一份较理想的工作。3肝郁化火乘胃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所谓!气之有余便化

4、火?,这个!有余?并非指!气?过多,而是指气之滞有余。在五行中木能生火,又能乘土,故肝郁化火会影响心神,也会损伤脾胃。其症为左肋痛,脘痞胀痛,烧灼感,呕吐吞酸,嗳气嘈杂,口苦咽干,心烦失眠,舌边红,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按五行的规律,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肝郁化火属实证,故用川黄连泻其心火,心火得泻,肝火自平。用吴茱萸辛苦而温,散郁开结,酌加疏肝理气药,如四逆类,亦可用化肝煎。例3:男,40岁。左上腹痛,痛有定时,有时痛及左侧胁肋,常嗳气吞酸,胃中嘈杂,7口苦口干而不欲饮。自觉心烦失眠,形瘦,舌边尖略红,苔薄黄,脉略弦数。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慢性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为

5、胃脘痛症属肝胃不和之胃脘痛。治宜疏肝理气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白芍各15g,枳壳,香附、苏梗各12g,佛手10g,木香5g(后下),炙甘草8g。3剂水煎服,每次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第4周因事恼怒后,出现胃痛伴两肋作胀、嗳气吞酸纳呆,脉弦而数,用疏肝理气法疗效欠佳,改用平肝法,佐以和胃。处方青皮、钩藤、楝子、川白术、实各15g,白蒺藜枳12g,木香5g(后下),砂仁8g(后下)。3剂胀痛缓解,后固守此法随证加减,0.5个月诸证消失而愈。2木不疏土木不疏土是指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不足,不能疏理脾(肝胃不和-肝郁化热型)。治宜辛开苦泄,疏肝解郁,方用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肝

6、胃不和,土壅木郁型),治宜消食导滞,行气解郁,方用保和丸加味。处方:神曲15g,山楂、茯苓、炒麦芽各20g,法半夏15g,连翘、莱菔子、青皮各15g,陈皮、枳壳各10g。3剂而愈。肝胃不和的证候临床十分常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在治7疗上重点要考虑肝和胃的生理功能,即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顺。肝胃和则气机升降有序,不和则横逆走窜,诸病始生。再者,脾与胃相表里,肝胃不和必然导致生化无源,中气虚弱,从而又加重肝胃不和。处方用药时重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同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证加减,多能取得满意

7、疗效。[收稿日期]2005-05-12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处方:川黄连10g,吴茱萸3g,柴胡、白芍各15g,炙甘草10g,海螵蛸20g,枳壳、瓦楞子各15g。4剂后胃痛、泛酸、失眠等均有明显改善,后续用疏肝之法,连服20剂而愈。4土壅木郁这是中土壅滞,木郁不达的另一种证型,因脾胃的纳运升降,靠肝的疏泄功能相助,如果脾胃有壅滞,势必会影响肝气疏泄不利而出现木郁不达。主要见症是胸脘痞满,脘腹胀痛,嗳气吞酸,胸胁满闷或呕吐泻泄,嗳气则舒,气味酸馊,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健脾化滞,方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