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

ID:15954549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6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_第1页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_第2页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_第3页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_第4页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材料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钱华(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文章出处: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语感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热点,而朗读教学这种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朗读教学的现状,现今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强化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强化朗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是:教师要端正认识,把《新课标》中朗读教学与语感培养的理念落到实处;坚持系统训练,常抓不懈;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方式要灵活多样,因势利导;巧用电教手段指导朗读。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语感培养;策略与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在第二款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2],还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加强对

3、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3]这说明《新课标》已经把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时机,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本文试从语感本体的特点出发,论述一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与语感培养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一些强化朗读教学的相关方法。一、语感的定义、特点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4、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知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4]由此可见,语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能力,它显示了多方面的特征:第一,瞬时性。在人们言语活动中语感的作用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自动化的。第二,恒常性。语感一旦形成,就能长时间地随时随地起作用,一般讲是终生起作用的。第三,整体性。人的言语包括很多层面,涉及很多因素,与瞬时性相应语感具有整体性。也就是说,人们运用、理解言语时像立体摄影一样,对某一言语的方方面面要作全面的、立体

5、的反映,作总体的判断。语感的作用不是分解性、分析性的。第四,内隐性。语感是一种能力,一种心理特性,是人脑功能的集中体现。它起作用时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它形成与存在于大脑之中,是难以认识的,是一种下意识习惯,因此易被忽略。第五,个体差异性。这一点对教学研究十分重要,因为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某一水平,而语感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语感具体到个人身上的表现千差万别,同一年龄的人语感因言语习惯的发挥条件不同,同一环境成长的人的语感也是不同的;对同一人来说,语感发展的各方面水平也不完全平衡。语感明显的个体差异,更突出了语文课教学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关于

6、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即指将对象纳入到固有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所谓顺应是指通过主体心理图式的改变以顺从对象。语言的感知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结构对言语的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总是以表象和图的形式保存着,并因之形成表象系统的概念——语词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制约、渗透、配合最终构成网络状认知结构。在系统里,抽象思维则以表象材料进行想象,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这样要重复实践多次,然后达到自动化—

7、—即不必进行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和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以及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而这其中的重复实践的自动化过程主要采用朗读、背诵等学习策略。此外从语言习得的规律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首要学习目的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处于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语言行为与语言技能相对薄弱,他们主要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加以积累,因此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

8、了语感的培养。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培养语感的作用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