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ID:15961345

大小:82.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6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_第1页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_第2页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_第3页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_第4页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参考文献:1.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载《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2.《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3.杨邦兴《日耳曼人大迁徙》,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4.林悟殊《古代日耳曼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5.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思考问题(6个):1.简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往的形式及其后果。2.试析古代社会农

2、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融合。3.简述匈奴西迁的经过及影响。4.简述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的原因。5.试析民族大迁徙对亚洲文明的影响。6.试析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35第一节文明的冲突与交往一农耕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在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维度上发展,它们不是彼此割裂、分别进行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所谓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横向发展,是指生活在各地区的人类的活动,由相互闭塞到逐步联系,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走向整体、统一的历史进程。”[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总序言;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人类自使用新石器引发农业革命起,开始了由食物采集者和猎取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由于客观物质条件的不同,人类或由采集进而种植谷物,开始农业耕作;或由狩猎进而驯养动物,开始游牧生活。一般看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大河流域率先出现农业文明。大约从8000~7000BC起,形成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区域即农耕世界。其中,在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等地先后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文明的中心。如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类通过栽培野生的

4、麦类,使当地成为培育、种植小麦、大麦的农耕中心;在东亚黄河流域出现了以培植谷类为主的原始农耕,而长江流域和东南亚及印度恒河一带的原始农耕,则以培植水稻为特色。此外,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秘鲁,也分别发展起以种植玉米35为特色的农业中心。考古学证明,在原始的农耕中心形成之后,农业生产技术就开始缓慢地向其他适宜农耕的地区扩展。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麦类种植,就向东西两翼分别扩展:东北到伊朗北部、阿富汗一带;东南到俾路支及印度河流域;向西进入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再深入中欧、南欧和东欧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培育的小米、水稻,中美、南美培育的玉米,也逐步向各自周围地区扩散。在经历了数

5、千年的缓慢发展后,到了上古时代晚期,亚欧大陆的文明区域由最初围绕大河流域出现的一些孤立据点,已经发展为一个东起亚洲的日本、朝鲜,经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到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和小亚细亚,再接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直到不列颠的广阔的农耕世界。由于作物培植对土壤质地的特殊要求,农耕世界的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定居农业的出现,使得生产的增长率有了较大提高,也使人类自身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增长。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和人类自身生产即人口生产的增长,使农业文明区域的人类社会纵向发展的能力和速度大大提高。丰饶的食物、众多的人口,使更多的人民可以从事农耕以外的活动,如手工制造、金属开采和冶炼

6、、开凿河渠、土木建筑、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等。但是,定居农业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不可否认的缺陷,就是农耕世界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缺乏经常的联系,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二游牧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35在农耕世界的北方,存在着另一种适宜于人类游牧、半游牧的广大区域。这里雨水较少,地域广阔。到了春季,皑皑的冬雪融化之后,滋润着丘陵、平原和草地。一到夏天,花草茂盛,游牧地区就成为动物的生存与繁衍的理想之地。于是,在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细亚、黑海、咸海和高加索,直至黑海北岸的喀尔巴阡山麓,水草丰美、适于畜牧的草原地带,形成了一个大体与农耕世界南北平行的游牧世界。北方的游牧世界,由

7、于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民族众多,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在大漠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纯游牧部落,有的则已开始半牧半农,并逐步转向定居生活的部族。从总体而论,游牧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农耕世界。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畜牧业生产,零星散布的农业尚不占重要地位。以金属冶炼和制造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手工业生产虽有某种程度的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无法与南方的农耕地区相比。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相对低下,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而且经常依靠对农耕世界的掳掠以补充其匮乏的物质资料来源。为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游牧世界,其社会分工和社会阶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