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针灸之美(三)

发现针灸之美(三)

ID:15962125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发现针灸之美(三)_第1页
发现针灸之美(三)_第2页
发现针灸之美(三)_第3页
发现针灸之美(三)_第4页
发现针灸之美(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现针灸之美(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现针灸之美(三)中国古典美学讲究美、妙、味、道、气、象---这些美学元素或符号,在针灸学中俯拾皆是,随手捃摭即可得之一二----以此可见微知著,得窥针灸外在之美和内在之美之全豹。针灸美学的内涵和外延就一览无遗了。首先,通过针灸挂图我们最直观能够感知到的是针灸学具有一种对称之美。对称之美是大自然和艺术领域最常见的美感形式之一。蝴蝶的一双翅膀是美的;画家在铺陈一张画的时候,时常讲究疏密有致、错落层叠:左画一座山,右画一泓碧波,上画飞鸟啁啾,下画群鱼嘻戏---一副绝美的图卷;苏州园林:东面一座长廊,西

2、面一座假山,南面竹影婆娑,北面小桥流水,更是美的!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直观上也有一种对称之美:手足三阳经、三阴经左右相对;手三阳经、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三阴经脉气相通亦属对称,为上下相对;而胸腹部经脉和背部经脉前后两侧的经穴则遥遥相对,属前后对称,如:任脉和督脉相对;肾经腹部穴与华佗夹脊穴相对;胃经腹部穴和膀胱经第一行相对;脾经穴与膀胱经第二行相对,都是前后相对的。所以,人体的经脉是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给人以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视觉美感。《黄帝内经》初成时的经络图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经络系统

3、图是有差别的,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这种经络系统或经穴逐步完善充实的过程颇有些像十九世纪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一般。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不仅是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具有令科学家们陶醉的有序和谐之美。这种科学理论的有序和谐,可以经得起科学实验的考验,是真理与审美的完满结合。所以,前面我们在第一部分讲过,经络系统的发现及其应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杰出成果之一。它一定是科学实验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并完善的伟大成果。这对于整个人类健康的成长历史来说是个伟大的发

4、现。康德说“美是自由的象征”。席勒也说“美是人类的自我解放”。对于人类发现经络系统来说,列斐伏尔的话更为准确,他说“美是人类的自我救赎”。经穴的发现一定是源于人类的身体的美感体验。现在几乎所有的针灸教科书都承认,穴位或经络系统的发现及完善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即人类在早期的劳动实践中,因为身体的损伤或疼痛偶尔触碰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后,这种损伤或疼痛就减轻或消失了,身体就感到舒服了,精神就愉悦了。当无数的这种体验经历了之后,人们就有意识的用这个身体上的点来治病来消除痛苦。随着时间的迁

5、流,当无数相类似的治病的点被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把它进行分类、总结、连成线,进而逐渐的形成了经络系统。饥馑会使人颓丧、消沉,病痛也一样。经穴或经络系统的发现使人摆脱或减轻了病痛,人类因此而愉悦、欢欣鼓舞,这就是一种美感体验。但是这种美感体验,人类是困惑的,是迷茫的---因为经络系统或经穴是物质的,是客观的,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我们的先贤们对此并不能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但为了传承又不得不解释,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对经络实质的解释又有多少是令人信服的呢?何况古人?)所以,在对经穴命名的时候,我们的前

6、辈医家很聪明的用当时人类能够熟知的耳熟能详的文化成果来诠释,用当时的审美标准来规范经络系统。经穴或经络系统的命名包含有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空穴,名不陡设,皆有深意。此深意何如?现在看来,就包括古典美学思想在内。(学苑出版社2008年5月出过一本书:《经穴探源》程玮著。对各穴位名称的深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很值得一读)孙思邈此言不虚也!“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精髓,极具中国特色。《周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是观物取象之意。又云

7、:“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由此,则提出了“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思想。要点有二:一是认为文字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而象可以尽意。二是暗示了形象思维——象式思维优于概念思维。这实际上确立了中国传统美学审美“以象明意”,偏重“意象”的思路。众所周知,《黄帝内经》为针灸学的奠基之作,《灵枢》建立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针灸学的第一次大总结。《内经》既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学术思想必然要借鉴当时先进的时代文化成果,为其所用。当然,也包括借鉴了当时

8、的美学思想。针灸经穴或经络系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要想准确而形象的表达出来绝非易事。如关于得气,什么叫得气?针灸史上只有一个人表达清楚了,他就是金元时期的针灸大家,写了针灸学传世名著《针经指南》的——窦汉卿。他在讲到针灸得气的时候描述道:“---气之至也,如鱼吞勾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处闲堂之幽邃---”。多形象多美丽的语言啊!可以说,窦氏把针刺得气,妙不可言、渊微奥妙而又不可言传之处形象且准确的表达了出来。窦汉卿真乃针家之文圣人也!所以,历史要感谢针家窦汉卿,还要庆幸窦汉卿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