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ID:1599432

大小:381.0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1页
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2页
资源描述:

《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期宁夏农林科技81甘肃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陈彦锋,杜霄,王静(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环县745700)摘要:分析了环县小杂粮生产现状,揭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措施:加大品种更新力度,提高品质效益;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实现规模种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开发实力;加大产品研制力度,增强竞争优势;加大食疗宣传力度,增强消费意识。关键词:小杂粮;生产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04X(2010)04-0081-01环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130—2089m,境2.3新品种引

2、进推广步伐缓慢内沟壑纵横,残塬、梁峁、川台、山掌兼有。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小杂粮分布广、品种选育慢等多方面的弱势,使得品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品种退化现象较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潜力得6.7—9.2cc,≥10cC积温为2487~3043cc,年降水量426mm,蒸发不到充分发挥。~些优质高产良种引进少,试验示范少,推广面积量1675—1993.7mm,降水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相对集中(7、8、十分有限,导致小杂粮产量水平和综合效益较低。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的60%o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小杂粮、油2.4加工设备

3、简陋料、马铃薯、瓜果蔬菜等。现有加工企业设备和技术落后,加工产品大部分为初级产I小杂粮生产现状品,很难按有关标准生产,制约着产品档次的进一步提升,且加工量只占全县小杂粮年产量的1/8,大多数只能以原粮出售,未能1.1种植面积及产量实现转化增值,造成小杂粮生产整体效益不高。环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大,分布广,产品品质好。种植种类主要有荞麦、糜子、谷子、黑豆、豌豆、食用杂豆、燕麦等,年播种面积3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2.87万hm2,年产量达O.468亿kg左右,其中荞麦2万hm2,年产3.1资源优势0.34亿kg;糜谷0.33万hm2,年产O.06亿kg;杂豆(豌豆、黑豆、绿环县

4、地处陇东旱作农业区,耕地面积20.47万hm2,土地资源豆、豇豆等)0.4万hm2,年产0.048亿kg;燕麦0.13万hm2,年产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病、虫、草危害较轻;气候干燥、凉爽,0.02亿kg。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总降雨量的63%集中在7、8、9三个1.2加工情况月,与小杂粮生长需水周期同步,极利于小杂粮生长。加之小杂粮目前小杂粮加工企业有庆阳市甜水飞龙杂粮工贸有限责任种类多,播期长,种植方式多样,可夏播,可正茬,可夏种,能单种,公司、环县鑫泰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万佳杂粮工贸有限能问作,是提高土地、光能、水分、肥料利用率的首选作物,所以环责任

5、公司、庆阳岐黄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小型)]n-F厂100县发展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家,年加工能力0.06亿kg,产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800万元,3.2市场优势实现利润160万元,上缴税金80万元。生产的养麦精粉、养麦挂近年来,随着小杂粮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消面、荞香酥、荞面凉皮、豌豆粉、小米、小绿豆、黄酒、白酒等9个产费者认识,小杂粮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身价倍增。环县小杂粮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种类多样,可满足企业加工和人们消费的不同需要。小杂粮的主2存在问题产区环县北部气候冷凉,地广人稀,化肥用量极小,病虫发生轻,几平不使用农药,生

6、产过程无污染,生产基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2.1投入不足产地的要求,所以生产的小杂粮品质优良,堪称绿色食品,市场销以前,当地农民只把小杂粮作为轮作倒茬的替代作物,对发路一直很好。展小杂粮重视不够,多在山洼地、瘩薄地种植,生产投入特别是施3.3生产优势肥量严重不足,甚至不施任何肥料,限制了小杂粮增产潜力的发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总结出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挥。同时,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生产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技能,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起草的荞麦、谷子、豌豆等作物无公机械化程度十分低,阻碍7Jh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害栽培技术规范,已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为当

7、2.2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地小杂粮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2005年环县被命名为“小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撒播方式,很少或几乎不杂粮之乡“;2007年,已将环县北部的甜水、山城、秦团庄、四合原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工业产品,更谈不上进行中耕、除草等田问管(下转第54页)理,对新技术的应用少,科技含量特别低,与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收稿日期:2010-07-16管理、商品化经营的产业化要求有很大差距。作者简介:陈彦锋(1969~),男,甘肃环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万方数据54宁夏农林科技2010年第4期差等多方面的影响,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