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的排位设计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

ID:15994594

大小:11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7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_第1页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_第2页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_第3页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_第4页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塑模的排位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注塑模的排位设计一、设计原则1、力求平衡、对称。①各型腔在相同温度下同时充模。·采用平衡布局·非平衡布局可通过调节浇口尺寸达到平衡②浇口平衡③大小制品对称布置④模具力平衡,即注射压力中心与主流道中心重合,防止飞边。2、流道尽可能短,以降低废料率、成型周期和热损失。H型排位优于环形和对称型。3、对高精度制品,型腔数目尽可能少。因为每增加一个型腔,制品精度下降4%。精密模具型腔数目一般不超过4个。4、相同颜色、相同原料。65、结构紧凑,节约钢材。6、大近小远。7、高度相近。8、先大后小,见缝插针。9、同一制品,大近小远。10、工艺性好。6二、平面尺寸的确定1、型腔到型芯边的距离aa=0.2×l+

2、170·对模芯边走冷却水的深腔模具或带侧抽芯的模具,a可适当增加。2、型腔之间的距离bb≧a/2,一般取12~20mm。·对于特别小的制品,b可取3mm。·型腔之间布置有流道时,b′可取25~30mm,一般取30mm。3、模芯尺寸B0×L0模芯尺寸=制品尺寸+型腔到型芯边的距离+型腔之间的距离·模芯尺寸超过200×200时,必须做成拼块结构。64、推算模架①模具尺寸系列LB1520253035404550556015√√√20√√√25√√√√30√√√√35√√√√40√√√45√√√50√√√②模架之成型范围BBKB0LKL0150358035L0=L-2LK20045110402505

3、514045300651705035065220554007525055450852806050095310606三、高度尺寸的确定1、前模部分①型腔背后模芯厚度h1,h1与冷却水孔的布置及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无冷却水孔或制品较小时,h1取15~20mm。·冷却水孔边到型腔的距离取1.5d,或取10~15mm。制品平面投影面积(cm2)h1(mm)d(mm)<40(6.32)20~25(20)640~77(8.72)25~32(30)877~116(10.72)32~38(35)10116~154(12.42)38~50(45)12154~193(13.92)44~64(50)16>1

4、9350~76(60)20②A板开框背后厚度h3=25~35mm③前模芯厚度h2=制品厚度h+型腔背后模芯厚度h1④A板厚度h4=前模芯厚度h2+A板开框背后厚度h32、后模部分①后模芯厚度h6,主要起藏core作用,一般取20~35mm。②B板开框背后厚度h7,主要承受来自型腔的注射压力,可以查选标准托板厚度。B(cm)15、202530、354045、50h7(mm)3035455060(第二点中其他未知的可在已知之间适当选取)(B板开框背后厚度比A板厚)③B板厚度h8=后模芯厚度h6+B板开框背后厚度h76—END—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