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

ID:1599716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7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1页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2页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3页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4页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  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详细勾画了从德育到全面发展,从课程到教学、评价等领域系统的改革蓝图。2001年9月,凝结着中国基础教育十几年改革诉求的“新课程”正式走进了学校,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地处偏僻农村的我们也期待着“教育的春天”的到来。然而10年过去了,农村的课改之路到底走得如何?2012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庆阳市组织的新教育实验报告会,教育专家卢志文做了《我理解的新教育及其区域推进》,感触颇深;2013年3

2、月份,我参加了县教育质量分析会,会上听到建议之一:“全面审视课改10年得失,沿着新课改之路坚定地走下去”,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有了反思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的冲动,以资对农村课改有点帮助。  一、可喜的变化  1.主管部门重视,课程开设齐全  市县教育管理部门政策给力,安排有关人员培训有序,督查到位,是历次教学改革所没有的。通过十年的不断改革,课程设置趋于灵活多样,更加注重结构的合理化,注意各种类型、各种形态课程的合理配置。更为可喜的是许多农村初中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3、,重视了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整体优化了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  2.课改理念渐入人心,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更多思考,学生负担明显减轻  学校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的理念已经逐步进入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基本能够接受。新课改实施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较明显的变化。教师正在逐渐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引导;教师讨论的话题多了起来: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是什么?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他们在

4、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思考解答。观念的一小步,就是现实中的一大步,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觉醒更能带给教育以力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一定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所增强。曾流行陇原的三苦精神“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逐渐淡出校园,学分被淡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被认同。学生课业负担无论从学习时间,还是作业量都有所下降。  3.教科研得到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教师培训力度加大  我县的马渠初中、城关初中,西峰区的齐家楼初中均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推手,采取内引外联,引用东庐

5、中学讲学稿,并内化为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教改模式,探索出了农村课改的新路子。教师培训在全员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抓了课改培训者、教学管理者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并聘请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强化对所在乡镇课改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县级教研员针对课改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典型引路。  4.课堂教学初现改革与创新  理念上,既继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有现代教学观念的融入;方法上,从关注知识学习的教学走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组织形式上,从单一的满堂灌向以人为本的民主、自由的多元化课堂发展。教学内容上从经典知识的教

6、学走向开始关注现实。教学模式从单一走向多样。课堂教学多元化初见端倪。  二、不容乐观的现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农村初中还存在着非常现实的课改瓶颈。  1.校长观念与教师观念陈旧  课程观念老化,教育教学行为保守,习惯用旧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中“热闹多,门道少,形式主义严重”;专业知识不足,不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信息素质较低,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记的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都不敢往田里施化肥。新课改带给我们校长与教师的还是有很多的后怕,校长

7、怕一变就乱,怕质量下滑,怕社会舆论,教师怕课堂乱了,成绩低了,家长说三倒四等等,说白了是观念问题。“孕育人”的最核心地带――课堂,依然是古老而沉闷的气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依然在“讲课”,学生大量练习、大量记忆等机械化的作业模式还在农村初中的教坛上存在着、延续着,与新思想、新模式碰撞着、观望着。  2.师资结构严重失衡  课程改革一线的实施者是教师,然而这多年来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的学生质量下降,加之现在流行的“有岗必考”,政府行为下的招考是为了就业,教育系统被考进的

8、各类学校的各个专业学生都有:行政管理、畜牧兽医、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等比例高达30%(我县数据),专业不对口,教育不专业,在讲台上确实难为他们了,农村教育的这片天还是靠六、七十年代毕业的师范(专)生们擎着。在农村初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市流动,留不住人才,人员正向流动渠道不畅,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人员分布不均衡,为课改的推进设置了专业障碍。  3.评价体系与课改理念不对称  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评价学校质量的高低,学校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