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

ID:16015825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7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_第1页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_第2页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_第3页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_第4页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08级社会工作班 西北南柳 矫正社会工作 期中作业 2010年11月浅谈中国青少年社区矫正思想观念的进步与转变往往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历程。随着西方社会学、伦理学及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犯罪学的不断发展,犯罪不再单纯地被认为是被统治的个人对统治秩序的反抗和破坏,或者犯罪是“邪恶的人”的恶行,不再简单地把犯罪的原因统统归结于罪犯个人自身的因素,民主与法制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罪犯与犯罪得到了重新的审视,这些观念逐渐传播到整个世界。而随之到来的是人们对犯罪的认识普遍提高与对罪犯的谅解及宽恕,具体表现在减刑、提高罪犯的权利与

2、待遇等各个方面,而本人所分析的社区矫正正是这种体现之一。另外,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快速增长,且再犯罪率很高,这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社区矫正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历史与背景社区矫正是20世纪30、40年代就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对犯罪人在社区内进行矫治的方法。有的国家称之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

3、作释放、学习释放等。而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10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08级社会工作班 西北南柳 矫正社会工作 期中作业 2010年11月活动社区矫正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

4、段和方法。而青少年社区矫正,顾名思义,是针对已满14周岁但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或者违法者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所确定的期限内置于社区内进行的矫正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大多中国人由于历史与宣传的各种原因,尤其受传统关于犯罪的定义的影响,如报应主义和重刑思想,对于犯罪与罪犯的理解与认识是比较浅的,犯罪人出狱以后被歧视与冷落的事例比比皆是,因而在这种观念尚未转变之前,在社区进行社区矫正的方式收到了很强的考验,尤其对于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困难重重;然而中国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容忍度与宽容度毫无疑问要高很多,因而个人认为:相对而言,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在中

5、国更易实现与推广。一、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理论首先,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理论观点:标签理论:对于罪犯来说,他第一次的犯罪可能是无意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事实后一直将他当做罪犯来看待,这等于给其贴上了一个罪犯的标签,从此之后,他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永远的罪犯,只能按照罪犯的形象来生活,并且甚至他会回到罪犯的犯罪生活中,导致矫正的失败。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心理是极其敏感的,因而对于他人的看法对比较在意,再加上其生活经验的缺乏,因而比较容易想偏。失范理论10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08级社会工作班 西北南柳 矫正社会工作 期中作业 2010年11月

6、:在现实之中,部分成员无法用正常途径来达到理想目标的,因而可能会去寻求非法的途径来实现。这时,社会所推崇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之间就出现脱节和冲突,于是,失范出现了,犯罪也就产生了。如当青少年家庭经济情况不理想或者不能满足其想要的东西时,就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实现。如香港电影《围城》中主人公何灵杰的弟弟出家后没有收入,于是与一伙混混一起去偷去抢,甚至去卖毒品。团体从众越轨:由于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均尚未发育完全,而且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与群体特点,他们希望独立生活而又尚未完全独立生活,这使得他们易受同辈群体或者同类群体的影响,当群体内一部分

7、人发生越轨行为时,为了追求认同与归属,他们会不自觉也从众而发生越轨行为。香港电影《围城》中主人公何灵杰的弟弟何俊杰在离家出走后,加入panadoll等人组成的小团体,在小团体的各种活动中与团体的其他成员一起保持一致的行动,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最后替人当死刑犯。社会缺陷导致犯罪的观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中认为,就总体而言,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必然:就个体而言,个体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外部诱因的驱使,又有其生理、心理原因作为其根据。要真正改造犯罪人,固然要矫正犯罪人的外在行为,更需要通过再社会化的过程,从根

8、本上改变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冲突理论:冲突学派普遍认为生活的贫穷和无着落将会使人产生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反抗,而这种不满和反抗主要以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犯罪相对而言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这事实上与失范理论有相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