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

ID:1601868

大小:538.0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7-11-12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_第1页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_第2页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_第3页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_第4页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 易纲 简要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章导论第1篇基本概念第2章货币2.1货币定义和度量在经济学家看来,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都可叫作货币2.1.1流通中现金(M0,最常意义上的货币)指在非银行公众手中流通的现金(将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库存现金排除在外)2.1.2支票存款人民银行支持,商业银行也积极办理专栏2.1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不能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制约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2.1.3现金与支票的优缺点现金和支票是两种最基本的支付手段现金优点:灵活、方便、人人接受现金缺点:丢失、不适宜大额交易支票优点:可挂失、便于有关部门监

2、督支票缺点:要对信誉做调查(在美国,个人支票的使用也基本上局限在自己住地范围)2.1.4信用卡传统意义上的信用卡转账卡(借记卡)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实际上是具有透支功能的转账卡(借记卡)2.1.5货币1(M1)即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信用卡上的存款相加货币1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货币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2.1.6储蓄存款我们分析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看人们手中的货币对商品市场的压力,而对商品市场的直接压力是人们手中的货币1在正常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存款和取款的活动相互抵消,从全社会来看,储蓄总量持续上升,而储蓄、货币1、市场

3、上的商品保持着一个适当的比例储蓄量反映着潜在的购买力622.1.7货币2(M2)指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及所有活期、定期储蓄存款的总和货币2是一个相当有用并且常用的概念,它不仅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2.2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应量(或货币供给)是指在一个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如下: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我国货币具体的划分方式(199

4、5年):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表23中国1994年第1季度至1997年第4季度各层次货币供应量2.3货币的职能2.3.1交易媒介2.3.2价值尺度2.3.3财富贮藏手段最怕通货膨胀2.4货币形式的演变各种一般等价物、金银等贵金属、纸币专栏2.2战俘营里的货币(香烟)2.5货币与经济2.5.1货币与千家万户的小日子2.5.2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弗里德曼:“通货

5、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总是和货币发行过多有关2.5.3货币与经济起伏循环(周期)对80年代中国的数据的分析表明,货币量的变化大约超前工业产值变化两个季度2.5.4货币与财政赤字表31中国的财政赤字(1978-1997年)当政府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第一个办法是向国内或国外借款,如果借款还不够,只好向银行透支,即印钞票622.6计划经济中的票证对于欲望的限制,在市场经济中,是由每个人手中掌握的货币量来实现的。在计划经济中,这种限制是通过行政命令外加辅助形式(如货币、票证)来实现的2.6.1计划经济与票证使

6、票证普遍化、固定化的是计划经济,原因:(1)计划经济设计者、理论家试图取消货币(2)短缺票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居民在低水平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是一种保障城市居民基本平均分配短期资源的方式2.6.2票证的缺点2.6.3票证的货币价值本章小结(P36)第3章利率的计算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与此同时,利率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变量,在利息的本质、利率的决定、利率对经济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上,经济学家都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里将这些问题先放一边,探讨更为基本的一个问题,即利率的计算﹡到期收益率是利率最确切的衡量指标3.1利率的分类3.1.1年利、月利和日利分(百分之几)、厘(千分之几)

7、、毫(万分之几)3.1.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适用于短期借贷,浮动利率适用于借贷时期较长,市场利率多变的借贷关系3.1.3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3.1.4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3.1.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事前的实际利率比事后的实际利率更有意义专栏3.1通货膨胀与保值贴补1988年第四季度推出保值存款3.2复利与终值3.2.1单利与复利单利利息本金加利息复利终值计算公式3.2.2连续复利62一般地,若本金为,年利率为,则年末的终值计算公式为:连续复利():3.3现值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