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

ID:16031539

大小:141.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07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_第1页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_第2页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_第3页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_第4页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_第5页
资源描述:

《傅文录火神派学术思想讲座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守义老中医应用乌附麻辛桂姜汤的经验傅文录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000)职称: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手机:13619802513一、陈守义老中医介绍陈守义(1944-)男,副主任医师,河南滑县人,任职于河南省滑县中心医院,火神派当代私淑者。陈氏从1959年15岁时起,就跟随当地名老中医、外祖父薛宝三先生习医,薛宝三老中医从启蒙之四小经典《濒湖脉诀》、《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入手,从背诵开始,渐渐由背诵到慢慢地理解,当他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以后,外祖父才给开始讲解四大经典之《内经

2、》、《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此后就历代百家进行广泛阅读,医道日进。曾入滑县卫校、安阳卫校进修班学习,1975年任滑县卫校中医教师,期间曾经在《新中医》杂志上,看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戴云波教授大剂乌附治疗痹证的经验,从此在临床上就一至研究火神派应用乌附的体验,1980年进修于河南省卫干校中医师资班,1983年任职于滑县中心医院,后任中医科及门诊部主任,1984年在河南中医学院进修,听讲于李统华教授火神派应用附子的经验,由此而影响他的一生,几十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大剂量应用附

3、子、川乌的经验,治疗痹证疗效卓著。特别是近些年笔者投师门下,与其交流学习火神派体会,受益匪浅。作者在学习火神派之后,临床上应用附子之后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心中颇感困惑与不解,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作者返家探父有幸投师于陈守义老中医门下,亲听教诲,促膝长谈,指点迷津,拨云见雾,毛塞顿开,从此作者又过了一道门槛儿,与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对笔者的指导与帮助极大,我将受益终身。而在投师门下之时,也真的是有师徒有缘分,记得是2007年10月份,事情是这样的:………陈守义老中医工作在

4、基层,其在豫北滑县道口一带的影响却是有口皆碑,现虽已退休,但仍工作在门诊,求治者、求学者络绎不绝。其治疗痹证颇具有特色,其学生遍及滑县基层各个医院或个体乡医,远及濮阳、浚县等地,一些个体乡医由于治疗痹证疗效突出,人气十分旺盛。特别是近些年来,陈氏向各地学生竭立推荐郑钦安医学三书,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与阅读,无形中对于火神派在豫北传播与发扬,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临床经验戴云波教授多年研究应用的乌附麻辛桂姜汤经验方药,最早发表于《新中医》杂志上,后来由成都陈潮祖教授收录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

5、,被广为传播与研用。特别是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收编,受到当代的人们的重视与研究。该方组成为:制川乌10~60g,制附子10~60g,麻黄10g,细辛10g,桂枝30g,干姜10~30g,甘草10~30g,蜂蜜30~120g。煎药方法是:川乌与附子,加蜂蜜先煎1~4小时后,尝试药液不麻口时,再下余下诸药。关于痹证的治疗,陈守义老中医认为:前贤医家将痹证分为风、寒、湿三种类型,陈老师认为实无必要,因风寒湿邪三气致病大都参杂而至,临床上很难截然划分清楚,只能言何气

6、偏盛而辨。其证候多表现全身关节疼痛,关节活动爱限,气候转变时则尤为痛甚,此为风寒湿痹证的共同特点与症状。如风邪偏盛者,若有表邪外束,则表现出风邪表象,舌苔白或腻,脉象多浮,此为风寒湿邪侵袭初期表现。若寒邪偏盛者,其特点兼有肢体关节疼痛较剧,如刀割或锥刺,痛有定处,喜热恶寒,若湿邪偏盛者,疼痛亦有定处,其特点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重沉,苔白腻,脉多濡缓。局部肌肤不仁、不肿不热,舌苔白,脉多弦紧。若湿邪偏盛者,疼痛亦有定处,其特点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重沉,苔白腻,脉多濡缓。陈守义老中医

7、应用乌附麻辛桂姜汤之时,常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用。如应用川乌、草乌、附子,均用现代精心炮制过的中药饮片,且药物来源比较稳定。剂量川乌、草乌、附子三药一般从30g起始用,最大剂量用120g之多。三药痹痛轻者,一般多选用一种,如川乌;比较重者,一般川或草乌合用附子,二者或三者均用同等剂量,如川乌、附子各用60g;疼痛剧烈者,且三药同用,并均用大剂量120g。在应用方法,陈老师对病人煎药总是详细的嘱咐,一般这几种基本药需要煎2~4个小时以上,且在配方之中,常用加入防风、黑大豆、远志等一同煎药,以减轻乌附

8、之毒性,而达到增效减毒之目,经四十多年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没有发现中毒者,虽有个别服药过量,但均化险为夷。如其常用的基本药物有:炙川或草乌30~120g,制附子30~120g,干姜30~60g,甘草30g,远志10g,黑豆30~60g。此六味药是治疗痹基础方,这六味一般是先久煎好,然后再下其它药物,每天1剂,病情缓解后,减量服用维持一阶段,以防止反复。陈老师对于乌附起效之时,“阳药运行,阴邪化运”(清·郑钦安语)之反应早以是成竹在胸,并积极取得病人之配合,因此疗效卓著。痹证一病,非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