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复习教案

《热学》复习教案

ID:16042455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7

《热学》复习教案_第1页
《热学》复习教案_第2页
《热学》复习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热学》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学》复习教案沙西初中林午康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

2、点,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

4、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种特性,通常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有两类:   (1)根据物体吸、放热情况判断物质的比热容,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给两个物体加热时,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给两个加热的热源完全相同,假设物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试分析组成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5、  分析:因为在相等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且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可根据Q=cmΔt,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来判断两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温度升高的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小。根据图中虚线所标,在相等时间内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   (2)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物体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   例1: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当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例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水来冷却,请问为什么用

6、水做冷却物质?  分析: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适合于做冷却剂。   6、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分析变化前后的状态,例如:用铁水浇铸铸件。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为液体,铸件为固体,这一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为凝固;有时物体的状态没有明确说出,需要分析具体的状态,例如: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分析:这一过程最终的状态是液态,可原来的状态却不清楚,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可能是固态,因此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过程。  特别是生活中“白气”的形成过程,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它不可能是

7、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透明的,而“白气”是不透明的,所以“白气”一般是小液滴,为液态,也有时候为小冰晶,为固态;然后分析原来的状态,一般为气态,从而可确定物态变化。夏天的“白气”一般为液化,例如:开水锅冒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雾;等等。冬天的“白气”比较复杂,液化、凝固、凝华都有可能。   三、相似辨析   1、热量、内能、温度  三个量是热学中常见的三个量,有时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物体的温度一般会升高(或降低),也就是三个量中某一量在变化时,可能会伴随着其它两个量的变化。

8、三个量的区别: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