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

ID:16047595

大小:82.67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7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_第1页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_第2页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_第3页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_第4页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古辞典 良渚文化遗址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古辞典良渚文化遗址群考古辞典:良渚文化遗址群2011年11月27日  良渚文化遗址群简介  良渚文化遗址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群,距今5300-4000年,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文化遗址群发掘历程  80年代  1983年对良渚镇的河口埭、水口

2、头、莫家里、唐家头四处地点进行试掘,均发现良渚文化堆积。朱村斗的西北部和荀山东部都发现新的遗址。1986年浙江省考古所对位于良渚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在主墩西侧抢救性发掘66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大型墓葬11座,出土玉、石、陶、象牙、涂朱嵌玉、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一千二百余件。出土占随葬品多数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良,雕琢大量神人兽面纹。是浙江首次发掘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大墓,且首次发现良渚文化完整的神徽图案。反山墓地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良渚文化显贵者墓地。1987年在瑶山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祭坛遗迹,并清理良渚文化高等级大墓11座,出土玉器数千件。反

3、山和瑶山的发掘被评为中国「七五」期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对莫角山遗址东南部进行发掘,发现大量块状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废弃堆积,以及一座打破堆积的良渚文化小墓,确认为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大型建筑遗址,学界认为此处疑为良渚文化中心所在。  90年代  1991年对瓶窑汇观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葬四座及良渚文化的祭坛一座,墓葬出土陶、玉和石器等文物173件。证明了祭坛应是多重的分级式立体结构。被评为当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3年发掘浙江余杭横山村、安溪梅园里遗址。1994年发掘瓶窑花园里遗址,发掘面积40

4、0平方米,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石构建筑基址。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荐为「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1世纪至今  2000年至2001年对浙江余杭瓶窑文家山遗址、杜山遗址及仲家山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共计约1,300平方米。在文家山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大中型墓葬18座;在仲家山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墓葬四座,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2003年至2005年对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进行三次发掘,共计揭露面积2,6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66座、大型灰沟二条、木构埠头及码头遗迹一处、灰坑三个、房址一处,出土玉、石、陶、木、骨等各类遗物一千多件,尤其以

5、觚为特色的漆木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保存良好。其中椭圆形筒形漆器等为首次发现。2004年对横圩里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6座、房址二处、大型灰沟二条,出土各类遗物四百多件,其中墓地上部已遭严重破坏。2006年至2007年  发现良渚古城墙。试掘和大面积钻探的结果初步显示,良渚古城墙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周长6,000~7,000米。良渚古城墙的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其上再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而成,底部宽度约40~60米。城墙保存较好的地

6、段其高度约4米。如此规模和经营考究的遗址,在整个良渚文化范围内十分罕见,证明此处应是良渚文化某个时期或某个区域的中心都城所在。  良渚文化遗址群目录  良渚群遗址  猪槽地:因高地中部被取土成槽而得名,位于朱村斗北部,西距巫山200米,东邻金鸡山,东西100米,南北120米。调查时利用“槽”边坡面进行考察,发现文化层厚薄不均,以灰褐土为主,含夹沙红陶、夹沙黑陶、泥质红陶片。当属居址。  姚坟:许家斗北部150米,南距荀山约1公里,东西约100米,南北100米。调查时在遗址西南部试掘,100多厘米厚的表土和晚期堆积下,发现3层良渚文化堆积,分别为灰黄土、灰色夹

7、黄斑土和灰黑胶泥,出土鱼鳍形鼎足碎片、泥质灰陶器物口沿片等。其中灰色夹黄斑土遗物极少,似为人工有目的堆建。  荀山西坡:荀山西侧邻近老鬼坟和长坟的部分外突,面积分别约1000和1500平方米。据钻探,临近老鬼坟部分150厘米下为结实较纯净的灰黑土,210厘米下为灰土,含红烧土颗粒和陶片碎屑。临近长坟部分90厘米下为灰褐色文化层,含红烧土颗粒和陶片碎块。  荀山东坡:位于荀山主墩东侧坡脚,东西约40米,南北约8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1985年省考古所布探沟3条进行试掘,发现文化堆积厚达200厘米以上,下部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的遗存,出土筒形釜、牛鼻形器耳等典

8、型器,上部为良渚文化遗存,遗物显示地层间有年代跨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