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

ID:16078968

大小:6.1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8-07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_第1页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_第2页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_第3页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_第4页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善业道皆能集 - 智悲佛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称论师造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分别说十地诸地功德所造论体宣说暂时地究竟佛地极喜地等五地现前地远行等四地所讲真论名义译礼论义造论分支末义造论究竟上堂课总结一、世间波罗蜜多与出世间波罗蜜多的区别。出世间波罗蜜多世间波罗蜜多主要看有没有三轮体空的智慧来安立从直接角度(三轮体空的智慧)从间接角度(回向、发心等)从能到彼岸的角度从间接的因来讲胜解行地属于相似的出世间波罗蜜多。能依(极喜地的功德)、所依(佛子的意)是一本体不同的反体。水晶月虚空极喜地的功德佛子的意(无漏智

2、慧的体性)比喻意义极喜犹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获端严破诸重暗得尊胜能依、所依的关系二、地的功德是悲智的体性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极喜地等五地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真实离垢地结尾本品差别体地之释词地之差别结说此地功德“地之差别”是指二地的增胜功德差别,是从差别上来解释的。“差别体地”是指差别基(本体),以释词的方式来解释的辛一、差别体地之释词颂词的前两句分三段解释:解释“戒”,解释“戒圆满德净”,解释“离垢地”的含义。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由不忍受烦恼故,

3、不生苦故,灭忧悔火得清凉故,或由是安乐之因善士所行故,名曰尸罗。——《自释》(1)戒的释词戒”的梵语是“尸罗”,尸是清凉的意思,罗是获得的意思,所以“尸罗”就是获得清凉的意思。1)因为心相续中不生起能令犯戒的烦恼,不造一切违越佛制的罪业,永灭追悔犯戒的火,心中常得清凉,故名为尸罗。2)或者因为是得安乐之因、是善士所行的缘故,所以叫尸罗。112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此以七能断为相,无贪无嗔正见三法是七能断之发起。故约能断及发起而言戒,即十善业道也。——《自释》(2)戒的体相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戒的体相,戒的体相主要是从能境的角度来安立.以能断身语七支犯戒的能

4、断思为戒的体相,诸如能断杀生、偷盗等思,无贪、无嗔、正见三法就是七能断之发起,所以从能断及发起而言戒者,即是能断十种恶业道之十善业道,故为戒的体相。1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戒圆满谓戒至极。德净,即清净功德,净字亦通戒,谓戒圆满清净也。——《自释》戒圆满就是持戒已达到极点,没有一点不圆满的地方,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无垢无破无穿漏”。德净就是功德很清净,在此功德中不夹杂任何染污,“净”字也可以和戒连在一起解释,就是戒律圆满清净。2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由自身功德清净故,戒即最为超胜。彼菩萨由成就如斯戒德故,竟至梦中亦不为犯

5、戒垢所污也。——《自释》二地菩萨因为成就了这样圆满清净的戒法功德,所以不但是醒觉时,就是睡梦中也不为犯戒的垢秽所染污。不但不犯根本罪和自性罪,就连一切违越佛制的轻罪也全部远离,所以二地名为“离垢地”。《解深密经》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大乘庄严经论》出犯出异心,是名离垢地。《般若摄颂》若法菩提功德生,具功德法戒律义,法失利者之菩提,此谓破戒导师语。俱胝劫行十善业,然求独觉罗汉果,时戒有过是失戒,彼发心罪重他胜。3辛一、差别体地之释词此义归结起来就有三点:彼戒圆满德净故是总说义;梦中亦离犯戒垢是例举义;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是分别所说义。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

6、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第三四句讲以十善业道为例说明戒律圆满清净。颂词分析1、既然前面讲了戒圆满德净,又怎么能获得戒圆满清净呢?2、十善业道是普通凡夫初学者所修行之法,为什么这里以“十善业道皆能集”来说明是二地菩萨特殊的功德呢?1、既然前面讲了戒圆满德净,又怎么能获得戒圆满清净呢?为此在颂词的后两句中加以说明,就是说,菩萨安住第二地时,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辛一、差别体地之释词二地菩萨的身语意行,在醒梦的一切时中都没有微细罪垢所染污,已达最极清净,所以能够圆满无缺地修集十善业道。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由身修集不杀生等前三种善业道;由语修集不妄语等中间的四种善业道;

7、由意修集不贪欲等后三种善业道。不但不毁犯应遮的戒法,凡是在戒律中所应行持的也都能最为清净的方式圆满守持。1、十善业道是普通凡夫初学者所修行之法,为什么这里以“十善业道皆能集”来说明是二地菩萨特殊的功德呢?知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大智度论》此为摄尽尸罗本——《摄波罗蜜多论》1、十善业道摄尽了一切三乘的戒律,也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展开来说就是无量无边的戒,可以广到无边,可以深到究竟,归摄起来,可以只说十善业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