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

ID:16082545

大小:402.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8-07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_第1页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_第2页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_第3页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_第4页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雨中情思教材全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雨中情思【单元导引】雨的清,雨的纯,雨的空灵与唯美,总是那么让人沉醉;纷纷扬扬的雨丝,总能牵扯着我们的思绪,去追忆逝去的酸甜苦辣,去感悟人生的荣辱沉浮;雨,还能平息狂躁,消融张扬,甚至能改变历史的进程。走入本单元,让我们与古今的文学大家们一起感悟这个雨的世界。【课文聚焦】在琦君的《下雨天,真好》中,你将会与作家一起品味她那已逝岁月中有关雨天的人、情和事。矛盾的《雷雨前》,我们不但能从文章中感受到雷雨前令人窒息的闷热,还能感悟到国民党反动派在旧中国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更能听到革命前擂响的隆隆战鼓声。《夜雨诗意》,是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散文。在他的笔下

2、,夜雨有了平息狂躁的魔力,它牵扯着游子前行的脚步,夜雨因人而着色,人因夜雨而生情。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我们会在音乐般的雨声中,听到诗人发出的对故乡的呼喊,那是游荡已久的游子呼喊母亲的声音。肖华的《雨夜奇袭》,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红军雨夜奇袭乌江的事情,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善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诗词五首》,或抒思念之情,或叙自然之景,或展现不同境遇的心绪,或流露前无古人的雄伟气概,更让我们体验到雨的不同的人文风采。本单元的“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则引导你怎样才能做到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做到“恰当之美”。【学练建议】1.了解相关的写作

3、背景,全面深入理解文章主旨。2.体会文章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3.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注意积累精彩的语句。4.感悟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第十一课下雨天,真好【课前导入】1.课文目标(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重点)(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重点,难点)(3)体会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及传统的中庸之美。(难点)2.作者简介琦君,1917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多种,包括《烟愁》《细纱灯》《千里怀人月在峰》《三更有梦当书枕》《桂花雨

4、》《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3.背景知识本文选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略有改动。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4.相关链接林志清先生曾说:“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这是19

5、74年尔雅出版社出版书目时夏来信之评价,而在当年该社就为其出版《乡愁》。)他以为《金手镯》、《髫》这些文章,早该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为中学教材,甚至列入“诺贝尔文学奖”毫不逊色。琦君谦虚地说:“我这个是乡土作品。”夏说:“乡土有乡土的好处。”琦君的作品,在现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华文界甚具影响力。【字词备份】1.重点字 湿漉漉(lù)魂牵梦萦(yíng)熹微(xī)黏溻溻(niántātā)紫檀木(tán)静谧(mì) 樨(xī)2.多音字(jué)觉悟(shè)寒舍觉舍(jiào)睡觉(shě)依依不舍3.形近字扰(rǎo)干扰瓣(bàn)花瓣忧(yō

6、u)忧愁辩(biàn)争辩拢(lǒng)收拢辫(biàn)辫子4.词语解释启蒙:启发、开导儿童的智慧。蒙,蒙昧无知。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阳光),光线淡弱。慎思:谨慎思考。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忘,忘记。返,回归。静谧:安静。相和:相互应和。5.近义词辨析抱怨埋怨相同点: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因为不满意而发出怨言的意思”。不同点:“埋怨”有“责怪”的意思,用来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抱怨”有“怨恨”的意思,多指“心中不满,从而数说别人

7、的不对”。“抱怨”语意不如“埋怨”重。例句:姐姐常埋怨弟弟多管闲事。她绷着脸,向大家抱怨说:“这件事情之所以搞砸了,完全是因为李丽自作主张造成的。”称赞赞誉相同点:都是动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共同的语素“赞”,即“称颂、赞扬”之意,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谓语、宾语等成分。不同点:“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使用范围广,其对象可以是人又可以是物,通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赞誉”着重“赞美并颂扬”,赞美的程度比“称赞”深,但使用范围比“称赞”窄,其对象多是物,如“技巧”、“文章”等,多用于书面语。例句: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宾客

8、的啧啧称赞。张丽莉老师的感人事迹,赢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