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ID:16124930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_第1页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_第2页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_第3页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_第4页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D)A.芳馨(xīng)睿智(ruì)绮丽(qí)怏怏不乐(yàng)B.寥落(liáo)沉湎(mián)丘壑(hè)咬文嚼字(jué)C.幽径(jìng)嗤笑(cī)追溯(sù)草长莺飞(cháng)D.迸射(bèng)恻隐(cè)花圃(pǔ)无与伦比(l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D)A.融汇贯通金榜提名再接再励山清水秀B.积思广益真知卓见以逸代劳闲情逸

2、志C.幅员辽阔一泄千里明查秋毫应接不暇D.迫不急待流言蜚语维妙维肖仗义直言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B)A.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B.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必须的过程。C.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D.追求梦想,与其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C)A.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

3、拾》。C.这美丽的城市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座以钢琴艺术为优秀品牌的文化特区。D.在成长的岁月里,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的全部内涵。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繁星》和《春水》是冰心表现“爱的哲学”的两部散文集,文笔清新优美。B.《西游记》带有童话和神话双重色彩,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C.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根据一些航海家和流亡者的记载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出自宋代文学家、“三苏”之一的苏轼的《水调歌头》。二

4、、(9分,每小题3分)阅读《秋水》,完成9—13题。(10分,每小题2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A、百川灌河河:这里指大河。B、不见水端端:尽头。C

5、、野语有之曰野语:俗话。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认为……少7.对文中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A)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对于这种情形,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他)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C、以为莫己若[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是(A)A、本文第一层写大江大河的壮阔,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B、本文第一、二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一句写秋水泛滥,“百

6、川灌河”极言其雄壮;第二句“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极言其开阔。这两句同时也道出了河伯骄傲的原因。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第Ⅱ卷(共126分)三、(25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一)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样大,两岸和水中的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二)如今我亲眼看到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真的危险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8、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⑴填空:《春望》是朝大诗人的作品。⑵诗题为“春望”,诗人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颔联中的“溅”和“惊”字在诗人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时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1)唐朝杜甫(2)描写了沦陷的城池,破败的山河,以及草木花鸟。(3)国破家亡,满目荒凉,诗人睹物生情,寄情于物,流泪之人观落花,落花儿似在流泪,恨别之人听鸟哀鸣,鸟儿也惊心,情景交融。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强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