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

ID:16147128

大小:9.62 MB

页数:170页

时间:2018-08-08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_第1页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_第2页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_第3页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_第4页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欧体书法临习指导汇编目录一、欧阳询生平二、九成宫的艺术风格三、《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四、《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2)五、《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3)六、《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4)七、《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5)八、如何将欧字写活九、《九成宫》临习指导(樊建峰)十、《九成宫》习字教范十一、书法校本课程教材一、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少年及青年时期生

2、活在南朝陈。他出身贵族,聪明敏悟,勤奋好学,读了不少书。他的父亲在33岁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由于得到父亲好友江总的保护才幸免一死。江总字写得很好.是一位书法家。在他的教育指导下,欧阳询受到了良好的书法熏陶。他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好学,当了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务的“太常博士”。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渊、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作为—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

3、—(艺文类聚),同时他还足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他的楷书,博采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魏晋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到的欧阳询楷书(主要是碑刻)字迹,大约有十几种。但其中确定为欧阳询真迹的,只有4种,其余10多种,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均为后人伪刻。不过,这些传世书作,无论是碑刻还是拓片,即使不是欧阳询本人书写,从字体的各方面来看,至少也能以假乱真。由此不难看出,后人是多么喜爱欧阳询的楷书艺术,以至有人不惜作假来满足人们学习欧体的需要。

4、二、《九成宫醴泉铭》艺术风格《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书。此碑是奉诏而作,又当其书艺已臻炉火纯青境地之时。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历来被认为是欧书代表作。此碑点画方圆兼备,稳健含蓄,较之《皇甫诞碑》显得丰腴、浑厚。在淳厚匀整中寓以深厚功力。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竖笔挺拔劲健,竖弯钩保留了隶书笔意。结构看似平稳端正,而其横画的上翘与结构组合使人感到险峻欹斜。这种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结构特点,正是欧书的鲜明个性。此碑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唐张怀瓘形容欧书“森森焉若武库戟”,并

5、认为“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非常准确地评价了欧书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的优劣得失。初唐书风受李世民影响,表现为崇尚二王。欧阳询书学二王,又深受北碑影响,在当时浓烈的社会审美趋向左右下,法兼南北,融清雅秀丽与遒劲雄强于一体,使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书风,确是难能可贵。尤其他在自己的实践中,使楷书的法则得到了相当的完善。因此,后世把“欧体”楷书视为书法学习的最佳范本。正如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

6、循,而成功不难也。”三、《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图1   横起笔角度图2  竖起笔角度行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 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

7、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下图)。收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

8、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