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临习指导

柳体临习指导

ID:46235989

大小:474.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柳体临习指导_第1页
柳体临习指导_第2页
柳体临习指导_第3页
柳体临习指导_第4页
柳体临习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体临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柳体临习指导柳字的用笔特征:1>方笔圆笔并用。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收笔圆,含蓄圆润。垂露竖也是如此。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柳字的结构特

2、点:K两竖相向。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3、与上述一点相联

3、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欧阳询及其九成宫上篇/下一篇2010-05-2208:29:00/个人分类:书法知识欧阳询生平简介及九成宫艺术风格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复姓欧阳,名询,宇信本。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少年及青年时期生活在南朝陈。他出身贵族,聪明敏悟,勤奋好学,读了不少书。他的父亲在33岁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由于得到父亲好友江总的保护才幸免一死。江总字写得很好,是一位书法家。在他的教育指导

4、下,欧阳询受到了良好的书法熏陶。他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好学,当了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务的“太常博士”。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渊、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作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一一(艺文类聚),同时他还足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他的楷书,博采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魏晋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拟。目前所见到的欧阳询楷书(主

5、要是碑刻)字迹,大约有十几种。但其中确定为欧阳询真迹的,只有4种,其余10多种,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均为后人伪刻。不过,这些传世书作,无论是碑刻还是拓片,即使不是欧阳询本人书写,从字体的各方面来看,至少也能以假乱真。由此不难看出,后人是多么喜爱欧阳询的楷书艺术,以至有人不惜作假来满足人们学习欧体的需要。《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书。此碑是奉诏而作,又当其书艺已臻炉火纯青境地之时。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历来被认为是欧书代表作。此碑点画方圆兼备,稳健含蓄,较之《皇甫诞碑》显得丰腴.浑厚。在淳厚匀整中寓以深厚功力。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竖笔挺拔劲健,竖弯钩保留了隶书笔意。结

6、构看似乎稳端正,而其横画的上翘与结构组合使人感到险峻欹斜。这种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结构特点,正是欧书的鲜明个性。此碑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唐张怀璀形容欧书“森森焉若武库戟”,并认为“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非常准确地评价了欧书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的优劣得失。欧阳询书学二王,又深受北碑影响,在当时浓烈的社会审美趋向左右下,法兼南北,融清雅秀丽与遒劲雄强于一体,使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书风,确是难能可贵。尤其他在自己的实践中,使楷书的法则得到了相当的完善。因此,后世把“欧体”楷书视为书法学习的最

7、佳范本。正如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顒,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