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

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

ID:16179610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_第1页
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_第2页
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现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博弈理论博弈论(GameTheory),又称对策论,是研究理性决策者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均衡问题的理论[3]1944年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rn)合作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4]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1950年纳什(JohnNash)提出的纳什均衡概和纳什定理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基石。1965年泽尔腾(R.Selten)将纳什均衡引入动态问题分析,提出著名的精炼纳什均衡概念。1967年海萨尼(JohnC

2、.Harsanyi)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JosephE.Stiglitz)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析的理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在1994年和2005年瑞典争家科学院基于博弈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颁授诺贝尔经济学奖予纳什、海萨尼(Harsanyi)与泽尔(Selten)和谢林(Schelling)与奥曼(Aumann)后,各个国家更加重视博弈论的研究,他们认为用数学方法研究博弈

3、论对指导其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博弈论的专门研究机构。博弈理论在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引发了一场全面的影响深远的革命。博弈理论不仅宏观上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在公司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博弈论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博弈论涉及学科知识广,如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博弈论已被看作是重要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2、2城市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城市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研究,从总体来看,其观点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到

4、不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到不均衡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J.H.V.Thunec)在其《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第一卷)一书中提出区位论以来,至今己有170多年的历史[5]。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发展经济学家RosensteinRodan(1943)以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基础提出了大推进理论[6]。大推进理论兼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但是忽略了经济学强调的资源稀缺性。后来美国经济学家North(1955)又提出了出口基地理论

5、[7],从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一主要观点出发,论证了区域均衡发展的可行性。法国经济学家Perroux(1950)提出增长极理论,主张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即增长极,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8]。增长极理论只强调了增长极正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其负面的影响。Myrdal(1957)所提出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则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积累性的因果循环”会扩大区域的经济差距[9]。美国经济学家Hirschman(1958)利用聚集经济的分析“核心—边缘”理论,提出在区

6、域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会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10]。由于在核心和边缘同时存在着两种效应“极化效应”以及“涓滴效应”。而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极化效应”往往大于“涓滴效应”,因而区域间的差距扩大,最终会形成“核心一边缘”的模式。他同时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只能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有目的地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蒋清海(1994)指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布局原则的研究结构的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性地方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产业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研究

7、、区域市场发育的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等[11]。夏禹龙,冯之浚(1982)提出梯度发展战略。他们指出,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我国生产力的空间推移,应当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梯度,因势利导,让高梯度的东部地带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梯度较低的中西部推移。陆大道(1984)根据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点轴开发论。所谓点轴开发,是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确定若干等级的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个点——中心城市给予重点发展。晏学峰(198

8、6),徐炳文(1987)先后提出“π”字型发展战略。该理论主张是,国家的开发重点除了“一”“L”(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外,还应把陇海——兰新作为另一条“π”字型开发轴线。魏后凯(1995)提出了网络开发理论。他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展中呈现出增长极点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个不同阶段。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总是最先从一些点开始,然后沿着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