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ID:16185887

大小:15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8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_第1页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_第2页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_第3页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_第4页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雷钦礼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

2、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的银行业高利差导致的扭曲性收入转移、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枫升导致的实体经济企业房地租成本上升,以及政府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企业收益的挤压,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关键词CES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效率劳动收入份额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36(2012)12-0015-10一、引言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收

3、入所占的份额基本上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1995年以后则是持续下降。根据全国各省份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汇总计算,中国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的份额,1995年为51.44%,随后则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下降到了39.741)毛,2008年以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民工荒的影响,中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使得企业盈利占比有所下降,从而使劳动收入占比又有所回升,但201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占GDP的比例也只有45.01%,技术进步偏向丶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雷钦礼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

4、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的银行业高利差导致的扭曲性收

5、入转移、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枫升导致的实体经济企业房地租成本上升,以及政府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企业收益的挤压,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关键词CES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效率劳动收入份额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36(2012)12-0015-10一、引言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收入所占的份额基本上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1995年以后则是持续下降。根据全国各省份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汇总计算,中国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的份额,

6、1995年为51.44%,随后则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下降到了39.741)毛,2008年以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民工荒的影响,中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使得企业盈利占比有所下降,从而使劳动收入占比又有所回升,但201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占GDP的比例也只有45.01%,仍然大幅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劳动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状况近年来己引起了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于劳动收人份额下降的原因,已是众说纷纭。归纳来看,文献中给出的原因主要有:(1)资本的强势与资本谈判地位的强化导致利J润对工资的侵蚀[1-3;(2)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变化[4,5J;(3)节

7、约劳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导致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6,7J;(4)劳动收入份额随着经济发展的U形变化规律[8J。上述这些研究尽管分析的视角各自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却都使用了SNA核算的数据,并都或多或少地依据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对这种分析方法,冯志轩(2012)提出了批判,认为基于SNA核算体系的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指标本身不具有直接的理收稿日期:2012-10-0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统计测算方法研究;(批准号12YJA910001)作者简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510632。15经济与管

8、理研究(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