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

ID:16227681

大小:59.05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8-08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_第1页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_第2页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_第3页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_第4页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外伤辨惑论-金-李杲书名:内外伤辨作者:李杲朝代:金年份:公元1115-1234年<目录><篇名>序属性: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延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陵谷变迁,忽成老境,神志既惰,懒于语言,此论束之高阁十六年矣。昆仑范尊师曲相奖借,屡以活人为言,谓此书果行,使天下之人不致夭折,是亦仁人君子济人利物之事,就令着述不已,精力衰耗,书成而死,不愈于无益而生乎!予敬受其言,仅力疾就成之,虽未为完备,聊答尊

2、师慈悯之志。师,宋文正公之后也。x丁未岁重九日东垣老人李杲明之题x<目录>卷上<篇名>辨阴证阳证属性: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

3、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概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按《阴阳应象大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是八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风从上受之,风伤筋,寒伤骨,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在下

4、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之气。《难经》解云∶肝肾之气,已绝于内,以其肝主筋,肾主骨,故风邪感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绝,则肝肾之本亦绝矣,乃有余之证也。又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针经》解云∶适饮食不节,劳役所伤,湿从下受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系在上焦,心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之气已绝于外,以其心主荣,肺主卫。荣者血也,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肺

5、绝则皮毛先绝,神无所根据,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计受病之人,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俗不知,往往将元气不足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反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谓实实虚虚,医杀之耳!若曰不然,请以众人之耳闻目见者证之。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

6、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大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然,远在贞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

7、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目录>卷上<篇名>辨脉属性: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过甚,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

8、,按之洪大;紧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二倍、三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搏肺,经云∶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脉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