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

ID:55607448

大小:561.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0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_第1页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_第2页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_第3页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_第4页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李杲堂及其诗歌-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学报199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论李呆堂及其诗歌张仲谋,。,在清代前期诗坛上浙派之崛起实以明清易代之沧桑巨变为契机其第一期诗人就年辈,。,、、、论多为遗民就地望言则多在浙东其倡始之初祖为黄梨洲而以李呆堂吕晚村吴孟举郑寒。,,村诸子为掺乘就中李呆堂年辈稍长其诗歌成就亦较为突出在当时江浙一带的遗民社会和诗人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一、呆堂的生平个性,,,,。,李果堂原名文撤字邺嗣后以字行别号果堂生于晚明天启二年(1622)卒于清初康熙,。,,。十九年(1680)得年59岁明社覆亡的甲申之年他23岁正好目睹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晚,明政权如何在阉党专

2、制与外族入侵的多重打击下苟延残喘以至于消亡清王朝在立国之初对,、。汉族尤其是南方士子如何镇压与钳制他都是亲历亲闻创痛巨深的见证人对于封建时代的,、、,文人而言明清之易代不同于秦汉或唐宋那样异姓王朝的更张递变留给士大夫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耻事新朝的困难抉择这是一个天崩地诉神州陆沉的大灾难是异族入主中原汉。,民族衣冠文物彻底沦亡的大悲剧因此对士大夫的身心所造成的冲击与重压实在远过于前代文人已具有某种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的故国旧君之思、荆棘铜驼之悲。而在生当明清易代的士大夫之间,李果堂又属于少数更其不幸者之列。就其所在的浙东地区而言,他不像敢山学派的,,

3、,创始人刘宗周或是《杜臆》的作者王嗣爽那样明亡时已届花甲之年在隐忍苟活与以死殉国的二难抉择中,他们比较容易地选择了后者。那些入清不久即寿终正寝的人也显得较为幸运,。“因为他们较快地从痛苦屈辱中获得了解脱也许他们临终前还像陆放翁那样抱有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幻想因为南明小朝廷虽然是苟延残喘却一直撑持了近20年直到清代的开国皇帝顺治卒后才终于灰飞烟灭。就呆堂的下一辈人来说,那些明亡时甫成孩童的文人也要幸运得。,。多一方面他们对故国旧君无所谓眷恋对新王朝比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在前朝时尚未,。,成人所以没有人把他1fl作遗民看而责之以道义良心他们或出或处都不会

4、有困惑之感或负。,,疚心理这就如同十三四尚未字人的女孩子无名指上尚无夫家的订婚戒指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愿望选择自己理想的归宿我不知道当时那些刚入仕途或尚未入仕却已取得秀才或举人身份的年轻遗民,在面临进退出处的痛苦抉择时,是否曾经羡慕过那些老寡妇式的遗老或少艾式的后进,我只觉得命运或时代留给他们的生存命题,委实太沉重太艰难了。本来明亡之时,李果堂也还年轻,实足年龄不满23岁。虽然他16岁时已为诸生,由于侍其,。,,。父李栩官岭外当时还深应举为官既然如此也还好说因为不存在再仕新朝的大节问题就,,;当时情形而论弃其子拎(即秀才身份)者固不乏人而入清应举者亦

5、所在多有绝意仕进固然,。,,受人称道而应举为官者也并无思想压力他们还年轻在传统观念的熏陶下有理由去追求实·一80,。,现其自我价值无论当时抑或后世都无可厚非然后呆堂并不是普通的年轻秀才历代为官的,,。世系与家族的荣誉使他的出处更加受人关注事实上他面临着更大的舆论压力而他的父亲,,李栩遭戊子人日(1648年正月7日)之难而殉国遂使其家仇与国难叠合为一这就使得他无,。论从主观感情还是客观情势来说都不可能像一般年轻士子那样无所顾忌地追求个人前程了,。李呆堂家居于浙江郸县之砌街当地人称之为砌街李氏其世系出宋代忠襄公李显忠之,。,,。,后本清涧人自显忠之曾孙曰守真者

6、迁居浙东代有闻人遂为郸之望族其高祖名循义字,,,,。,,时行嘉靖二年癸未进士历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衡州知府曾祖名生威字廉甫曾任直隶凤阳府推官。祖父名德升,字子玄,仕至北直永平卫经历。其父名栩,字仲伟,崇祯十年丁,,,。丑进士初授广东潮阳知县考选授礼部仪制司主事甲申前拟摺为给事中而未果鲁王监国,,。,。初果堂父子奔走于山寨海岛之间积极参与抗清复明活动后见事不可为乃归而家居戊子,,,,。人日以降臣谢三宾告密浙中大狱起士大夫及诸生被系者百余人而李相与高斗枢为举首,。,,“,呆堂初亦被执囚于定海马厩中凡七十日事解归家而其父之丧从杭州至于是放声一哭遂”,。绝意人

7、世以东洲遗老终其一生,,。,总之国难家难君父之仇果堂实以一身当之而彼时浙东一带的士大夫遗民如前明举人,,,,万泰悔庵右副都御史林时对茧庵太常博士王玉书无界兵部员外郎高斗枢隐学中书舍人丘,,。、子章含三等等既与呆堂为通家之旧又都是年长于他的忘年之交万泰林时对后来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浙东之遗民群体往往彼此互通婚姻故其气节风尚历数代而不衰)这些人大,,,。都是前明故臣所谓亡国失职之徒甚至列祖列宗皆食明朝傣禄自然与故国旧君休戚相关这种家庭背景和交往环境,使得李呆堂义无反顾地投入当时半隐半露的遗民社会,成为其中较为。,,年轻的一员入清以后的三十余年间他由追

8、随遗老奉持巾帚的热血后生到与同辈之遗民结为誓旧诗会。及至日居月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