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

ID:1623105

大小:57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2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_第1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_第2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_第3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_第4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归纳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两个双亲杂交以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融合遗传的观点例如:1.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另外一种颜色(紫色)分不清红色和蓝色讲述:如果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子代应该为粉色可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现象不是这样子的!1.红色的牡丹花与白色的牡丹花杂交——大部分是红色的或是白色的,几乎没有粉色的。2.黑毛羊与白毛羊杂交——子代有黑色的,有白色的,但几乎没有灰色的。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问:那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遗

2、传规律,在140年前,被一个修道士揭示了,这个修道士就是鼎鼎大名的孟德尔。问: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孟德尔这个人。P2谁愿意起来给我介绍一下孟德尔:孟德尔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3、;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问: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豌豆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自交:具有相同遗传因子(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杂交:具有不同遗传因子(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

4、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知识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性状与相对性状什么叫做性状?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特征成为性状。如,豌豆的高矮,豌豆花的颜色,种子的形状,子叶的颜色等等。讲述: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例如:花的颜色——红花和白花种子的形状——圆滑的和皱缩的豌豆的茎的高矮——高茎和矮茎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例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的短绒和粗绒B.绵羊的白毛和黑毛C.家鸽的长腿和鸡的毛腿D.豌豆的黄粒

5、和圆粒解析:抓住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和“同种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讲述:由于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便于分析,他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分析。(这就是孟德尔的聪明之处,如果他所有性状一起分析,最后他还会成功吗?前人做过很多研究,一起统计,最后都很乱,统计不出什么规律)一.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杂交实验P4图示:高茎豌豆做母本(父本),矮茎豌豆做父本(母本)用P表示,进行杂交,得子一代(F1表示),F1自交得子二代(F2表示)。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现象都一样现象:1.FI代全部都是高茎,F2代中有高茎也有矮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

6、状哪里去了?消失了吗?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答:说明子一代的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P4(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

7、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一,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提问: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P5请同学们结合图解看课本,概括一下孟德尔假说的要点。(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这一种性状,决定显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D)决定隐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