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ID:1623695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_第1页
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甘薯茎蔓的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甘薯嫩尖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明显高于    芹菜、菠菜等蔬菜,尤其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萝卜大约高出3.8倍。一    个成年人只要每天食用100 g甘薯茎尖,即可满足人体的矿物质需求。众多    研究表明,甘薯茎尖具有补虚益气、健身强肾、益肺生津、抗癌及延缓衰老    的作用,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在21世纪人类食品中的影响将愈加广泛。现将    茎尖菜用甘薯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藤薯双高产类型的甘薯良种      云南高原具有一批藤薯双高产类型的优

2、良甘薯地方品种,如路南红皮、    甘心红薯、普洱黄山芋、紫红皮、红藤黄皮、香薯、红鸡窝等。这些品种生    长势强,地上部茎叶产量较高,667 m2茎叶产量2000 kg左右,薯块产    量3000 kg左右,且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较好,是    茎尖菜用甘薯的首选品种。    2 育苗方法      云南甘薯大多分布在滇南低地温暖地区和金沙江流域亚热带河谷地区,    这些区域冬季气温均较高,可采用老蔓越冬育苗法来培育甘薯幼苗。具体作    法是:秋天在种植藤薯的田块中,选择健壮的甘薯植株,定植或假植越冬;    翌年春天勤追水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待薯苗成长起来后

3、割苗栽入大田中。    此种育苗方法特别适合于茎尖菜用甘薯使用,一可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因其出苗较早,从而采苗也较早,可适当提早大田移栽期,相对延长甘    薯的大田生长期,使茎叶生长迅速旺盛,可增加茎尖的采摘次数与数量。    3 适时早插,抗旱栽培,合理密植      应适时早插,以增加甘薯植株的大田生长期。在水浇地上,甘薯栽插时    间应在清明至谷雨节令内为佳。在无灌溉水源保证的山坡旱地上,应在头次    透雨下地后栽插,以在立夏至小满节令内为宜。      在幼苗栽插时,应实施抗旱栽培技术,采取年前深耕施肥,不留垡头的    保墒措施;山坡旱地上,沿等高线起垄,

4、垄宽0.6~0.7 m,垄高0.15~0.20     m,以防止水土流失。并将有机肥、磷肥及化学氮肥等全部施作底肥,采取抗    旱点水栽插即采苗后用水浸苗,栽前窝内浇水,趁墒早栽,栽插时留3叶埋    大叶。确保全苗。      种植密度6 000~7 000株/667 m2。    4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适当增施氮肥      云南甘薯一般种植于山区的旱薄地上,必须加大肥料的施用量,特别是    氮肥的施用量。一般667 m2应施优质猪粪3000kg,碳酸铵20 kg,磷酸    二铵20 kg,硫酸钾20 kg作基肥,结合作垄包心施于垄内。并早施追肥,    促进茎叶迅速生长,

5、在植株移栽成活后的30天,60天分别追施尿素2次,667     m2的用量为25 kg。    5 采用摘心技术,促进分枝发生      通过摘心,能有效控制蔓长,促进分枝发生,并使株型疏散,改善植株    群体受光条件,增强群体光合效能。具体作法为,在薯苗移栽成活后15天左    右,摘去植株顶心,促进地上部三节发芽分枝;待三芽长出三叶时,进行第    二次摘心,促生9个分枝。待9个分枝各长节时再摘心,这样每株先后共长    出27个分枝,待每个分枝茎尖长到12 cm左右时,便可采摘上市。    6 茎尖采摘与采摘后的管理      可在栽插成活后80天、100天及120天分别采摘茎

6、尖3次。茎尖采摘的    长度在茎尖生长点以下12 cm左右为宜。667 m2共可采摘茎尖500 kg左    右。11月底可收获块根1000 kg左右。      每次茎尖采摘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采摘当天不宜马上浇水施肥,以    利植株伤口愈合及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茎尖采摘后应及时进行中耕、    除草、松土。特别要及时防治甘薯瘟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蔓割病及甘薯天    蛾等病虫害。    本研究由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完成。    谢世清(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650201)    张发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650201)     冯毅武(云南玉溪市农科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