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

ID:16281177

大小:8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8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_第1页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_第2页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_第3页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_第4页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讲座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22)[日期:2011-11-07]来源: 作者: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12日[字体:大中小]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9月至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工作”已编发了七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建设”将编

2、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特效途径与优良措施(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之专题22)》,分为五个版块: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研组建设,实现“优质轻负”生态发展;二是立足校本资源,加强教研组建设;三是建设和谐教研组要以人为本;四是加强人本化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五是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的使命。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研组建设,实现“优质轻负”生态发展原作者:苏铁梅  日期:2009年5月5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

3、新的重大成果,也是指导我们学科教学与教研组建设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教研组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优质轻负”生态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坚持“一个中心”,突显“第一要义”,努力打造强势学科和谐教研组。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教研组活动的第一要义当然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积极发展。2、本学期初我们制定的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的中心与目标是:⑴以教研活动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优质轻负”生态发展;⑵以多种载体促进组内教师专业化成长,着力提升教学、教研的有效性;⑶打造和谐、活力教研组,力争使本学科成为学校发展

4、的强势学科。3、为此本学期教研活动均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二、围绕“两个主题”,彰显“以人为本”,着力提升教学、教研有效性。(一)教学与教研是教研组建设的两大主题。围绕教学这一主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与优课观,扩大有效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减负增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轻负”生态发展。1.聚焦课堂教学,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在⑴全教研组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创新备课格式,改

5、进备课的设计和过程。⑵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后反思”两块内容。同时实施合作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与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研讨。2.开展多种形式研讨课,扩大教学的有效性。⑴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再推出比较成熟的课。我们实施了一课多教的教学研讨课。如戴宵玲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试教了三次。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有力地提升了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⑵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王红燕和朱彩虹老师对《价格变动的

6、影响》的同课异教,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体现了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3.理性观察听课,积极互动评课。⑴听课与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之一。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评课,用理性的眼光来听课,用内化的理论来评课,听后撰写评课提纲。⑵通过个别评课、互评全组评议,使大家共同提高。积极互动的评课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二)围绕教研这一主题,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专题教研活动,以研促教。通过教学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提升教学策略、教

7、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实践能力转变教学行为。1.主题研讨,使研讨真正获得价值。⑴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就有了研讨的价值。每次教研活动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如“如何进行课堂自我监控?”的主题研讨。⑵我们把监控过程设计为四个设问: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⑶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师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2.研究优化教学结构,

8、“以生为本”,创设最佳效益区。⑴优化教学结构,我们综合考虑了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本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⑵优化教学结构,着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