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

ID:16293834

大小:33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_第1页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_第2页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_第3页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_第4页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涛: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策略(网络谣言治理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涛:网络谣言与政治安全应对造谣,虽说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绝对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个人复仇、群体斗争或两国交战的必备利器。造谣以其"源头难控","效果明显",又"不伤肉身"的独特优势,从军事到政治,从官方到民间,从学术到市井,无所不用。而造谣者也深禀祖上之教诲:君子动口不动手。如今,网络交错,信息泛滥,造谣手法多、影响广、火力大、伤害深,更是盛况空前,令受害者心悸不止。尤其在社会性话题上,由于政府诚信缺失,民众的对立化情绪严重,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一旦发生,传播速率颇为惊人。谣言因何兴

2、起?单从政府的立场来说,无论民生、经济还是外事交往,但凡处理公共事务,很难说完全不损害某一方的利益:推广公交先行,必然伤及自驾车者的利益;实施限价诊疗,自然伤及医院的利益;治理市容市貌,必然伤及小摊贩的利益;打压房价,必然伤及地方政府的利益。这些矛盾的双方,不仅没有刑事案件那样明显的善恶伦理界定,而且极具普遍性,让管理者始终陷于两难之中。假设大家把所有的社会管理中"不合意"都化作仇视情绪,它很快就会被煽风点火,瞬间燎原。既然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那么人民之间有了利益分歧,究竟该怎样调解?魏涛曾见身边不少

3、"明智的"上任领导暗示下级:保身胜于一切;也听闻身边有百姓口头相告:别信政府,找记者,发帖子!看来,官有保身之策,民有叫骂之门,无意中,双方都亵渎了神圣的法律。紧接着,这些源自基层执法不当或政府干部腐败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被百姓夸张化、扭曲化,杜撰发展成为新的"文学体",而阅读“告状帖”、“申冤帖”、"发泄帖",快速培养起大众另类的文学审美情趣,成为必要的精神食粮。谣言,相继诞生了。造谣带来的连锁反应,呈几何式扩散,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变异、屏蔽、扩大、消解,周期越长越不可控,社会影响越恶劣。假

4、盐荒、假地震、假爆炸、假食品投毒事件,都让地方政府措手不及,无以应对。经验告诉我们:当民众发现自己上了造谣者的当之后,怒气冲天所指向的,往往不是造谣者。造谣的四种动机造谣这种事情,动机并不复杂,不管“一拍即成”还是“精心设计”,不外乎几种幕后力量的差使。参考目前开展的公益营销、商业伦理等研究项目的有关数据(注:公益营销和商业伦理是魏涛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现将造谣动机归纳为四个类别:1.受人指使:出于疆土、贸易、外交立场等原因,如今海内外各种反华势力复燃,在中国政府物价、住房、就业、环境问题惹得百姓

5、怨声载道之际,制造谣言就如同扔几颗核弹,必能立竿见影,获得奇效。于是,国内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陆续被反华势力收买,成为造谣的机器,在网上网下一展才华。这种有着幕后经济支持和策略指导的谣言,阴谋性极强,隐患巨大,其造谣者也被有良知的中华儿女尊成为"败类"。2.哗众取宠:网络是造就草根明星的大舞台。近些年,随着道德伦理观念发生逆转,因造假而走红者大量涌现。此辈特征是,以哗众取宠获得网友的关注。譬如,编造某恶性事件的“内幕”、爆料某落马官员的若干资产和情妇“黑幕”,多数是无中生有,乱点鸳鸯,只为迎合大

6、众口味,乐此不疲。网友越是好奇,造谣者越是兴奋,殊不知,一言一行,为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埋下伏笔。3.经营所需:新闻媒体为了获取更大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经营性网站为了获得更多的浏览量,都会放弃本分,利用夸张、扭曲等形式策划新闻,迎合大众胃口,造成新闻的严重失实。目前中国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接受政府管理(网络除外),被授权进行舆论监督,那么,倘若媒体新闻造假且被公众戳穿,政府立刻会被卷入其中,公信力骤减。4.蓄意报复:这是最常见的造谣动机之一。造谣者处于泄愤或复仇的目的,可能将谣言指向特定的人或事,也可能毫无

7、保留地任意编造,其终极目的就是:解恨。此举,多会伤及无辜。最常见的八类造谣手法1.“断章取义”法:常以某公开发表的文章或某采访材料为标本,故意断章,曲解原意,攻击指向明确。2.“以偏概全”法:常以社会关注的事件为标本,不加考证,将事件中某一家之言(常常是消极论点,有些媒体也惯用此术)断定为事件实质,大肆传播,误导观众。3.“移花接木”法:常以照片或视频为标本,利用软件处理加工,制造假象,杜撰内涵,蒙蔽大众。4.“指鹿为马”法:常以百姓不知情(或难以了解,譬如科技、经济领域某些计算方法)的事物为标本,

8、肆意造作,搬弄是非。5.“夸大其词”法:常以已经发生的负面事件、消息为标本,添油加醋,刻意恶化,煽动仇视情绪。6.“空穴来风”法:常以敏感话题为标本,纯粹虚构。7.“等量齐观”法:常以中西文化体制话题为标本,将不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现象混为一谈,这类造谣者一般具备高级思辨和语言能力,以便于攻击某一方。8.“被动误解”法:此类谣言的发起,并非蓄意,而是受限于个人理解水平且受他人煽动,主观上不能独立(情况也较普遍)。  造谣与辟谣:中国人民都需要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但今天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