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ID:16295884

大小:52.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9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_第1页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_第2页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_第3页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_第4页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

2、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浅析教育乱收费现象及其对策  教育是改变人生的最主要途径;  教育也是维持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  城乡最大的差距也在教育。  经济学家们也许没有想到的,最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的特权、垄断、腐败的市场化,不是发生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静悄悄地发生在教育领域。这里地腐败静悄悄,但却来得更深更广更为隐晦,它是从灵魂的根根上开始腐败的,直接腐蚀着成亿的孩子、家长和教师,直接侵蚀着中华民族的本根。  谁在乱收费?  2003年7月,农民景统仕的女儿景艳梅考上了东北

3、师范大学,学费要1万元。景统仕家里贫困,只好外出借钱。但他家里有的也只是穷亲戚。景统仕外出几天,空手而回。他听说可以为女儿申请大学的贫困生资助,就到当地派出所等部门盖章,以证明家境困难。没想到盖几个公章有这么难,他最终还是没有盖下章来。2003年7月14日这一天,景统仕喝下了农药。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在2003年8月6日播放的专题片——《贫困生:越过学费这座山》。面对电视镜头,景艳梅哭着说:“我爸爸回来,我不在眼前。他就跟我嫂子说,我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许多民办学校每年都要免费招收相当一部分品学皆优的

4、学生,东北师范大学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应当为品学皆优的贫困学生提供帮助,为什么要向贫困生收取这么高的学费呢?国家有助学贷款政策,为什么景统仕的相关手续就办不下来呢?  1994年以前,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的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按考分选拔录取+公费生+工作统一分配”这样的政策,从1977年延续到1994年,约有17年的时间。17年的时间,免费上大学给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公立学校也开始招生

5、部分自费生,逐渐形成了公费生与自费生并存的“双轨制”。但在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自费生,主要是单位委托培养,学费由单位交给学校,不由学生和家庭承担。  1994年起,高校招生开始改为缴费上学,经过6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缴费上大学基本在全国高校推开。一些专家论证说,大学不属于义务教育,是一种教育投资行为,理应收费。就这样,教育迅速与医疗、住房一起成为普通家庭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前面所述的陕西农民景统仕的悲剧,就是被高等教育费用这座急剧升高的大山所压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是不是没有行动呢?也有。为解决贫困生

6、上学的问题,教育财政每年拔款约1亿元,用于对中央部属高校中贫困学生的资助,到2002年,这笔资助提高为每年2亿元。高速公路每公里成本就在1亿元左右,面对全国成千上万的贫困大学生,教育财政每年只拿出2亿元,这只能是杯水车薪!给人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做秀!  一、教育乱收费的主观原因  初中属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中国初中招生,从政策上看应当是按照划区招生、就近入学、学生享受公费培养的政策。初中的收费,是从“择校生”交的“择校费”开始的。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培养支持重点学校的政策,人为造成了校际水平的差距,有权有势有门路的

7、家庭,不愿再按照就近入学的规定办事,拼命将自己的孩子塞进重点学校,“择校生”开始出现,重点学校利用家长这种选校心情,开始以赞助费等各种手段实行收费招生。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一些本来就属于重点学校划片招生区域的孩子,也必须交费上学了。1995年3月27日,国家教委召开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全国电话会议,义正词严地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资助同录取学生挂钩。”但是,据《人民日报》科教文部的一份调研报告,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北京海淀区“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全区率先恢复了小学

8、毕业升初中的统考,允许各重点中学按分数录取一半名额,其余一半名额收费录取。收费标准是:海淀区的市、区重点学校每名学生收3~5万元,如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每名学生收4万元。北大附中、清华附中还分别在香山中学、北京47中办“分校”,全部学生高收费,每名学生~3万元。“十一学校”1995年只收了17%的义务教育生,其余名额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