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

ID:16315712

大小:19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点评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深呼吸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吸呼切题,隐含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

2、学生感到亲切和轻松。【提出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定存在吗?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小经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阶段小结提出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汇报交流空气中已知的气体成分温故知新,学会由生活现象分析推理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阶

3、段小结提出问题3】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前后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2和水蒸汽。【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探究逐步深入,难度逐渐加大,因此明确提出探究任务和目的,直奔主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与借鉴,以期互相启发,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经过情境创设唤起追求,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和目的,合乎学生需求,把学生思维引入新的情境中,采用分组讨论,体验合作式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第4页共4

4、页参与学生讨论,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适时给予引导、点拨,激励性评价。估计学生会认同“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准备实验用品,让学生演示组间交流,上台展示本组方案,共同讨论可行性,共同得出较好的方案,学生演示。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示的舞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方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创见,激励学生大胆参与,再引导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发动同学们完善、改进。提供出错机会,让实验说话,引导分析原因【发现与探究】实验结果是氧气约中空气的1/10,与科学家的结论相差甚远。为什么呢?再讨论。培养实事求是的

5、科学态度,学会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正确对待实验的成败,学会实验失败原因分析利用该方案做的实验,误差太大!学生感到困惑,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问题的欲望。顺势点拨学生猜想、分析推理,归纳出选择可燃物的原则,完善实验方案不断修正方案,培养严谨学风【演示实验2-1】观察,描述现象,从不同角度得出多个结论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把思维的对象由氧气转向氮气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简介空气发展史激趣,体验成功师生交流总结,布置作业【总评】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

6、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和信心倍增,

7、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能让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本课设计学生在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中,采用设想、辨析、否定、改进、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经历从耗氧间接测量到选择恰当的耗第4页共4页氧物两个阶段的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言语点拔,辅以提供器材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这样的

8、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相信这节课是一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好课。课题1《空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