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

ID:16330366

大小:166.0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8-09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_第1页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_第2页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_第3页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_第4页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验室管理程序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作者:淮安疾控    转贴自:淮安疾控    点击数:451.目的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以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所有在岗人员和聘用人员的培训。3.职责3.1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确定培训对象,科教信息科负责对岗前培训需求的识别。3.2科教信息科负责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3站管理层负责培训计划的审批、培训资源的保障和培训结果的评价。3.4科教信息科负责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4.工作程序4.1培训需求的识别4.1.1管

2、理层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发展需要,提出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4.1.2各科室负责人根据本部门人员(包括聘用人员)知识结构状况、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安排参训人员。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作者:淮安疾控    转贴自:淮安疾控    点击数:451.目的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以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所有在岗人员和聘用人员的培训。3.职责3.1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确定培训对象,科教信息科负责对岗前培训需求的识别。3.2科教信息科负责制定人

3、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3站管理层负责培训计划的审批、培训资源的保障和培训结果的评价。3.4科教信息科负责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4.工作程序4.1培训需求的识别4.1.1管理层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发展需要,提出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4.1.2各科室负责人根据本部门人员(包括聘用人员)知识结构状况、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安排参训人员。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作者:淮安疾控    转贴自:淮安疾控    点击数:451.目的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以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4、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所有在岗人员和聘用人员的培训。3.职责3.1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确定培训对象,科教信息科负责对岗前培训需求的识别。3.2科教信息科负责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3站管理层负责培训计划的审批、培训资源的保障和培训结果的评价。3.4科教信息科负责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4.工作程序4.1培训需求的识别4.1.1管理层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发展需要,提出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4.1.2各科室负责人根据本部门人员(包括聘用人员)知识结构状况、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安

5、排参训人员。4.1.3科教信息科根据新参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及业务需求安排岗前培训。4.1.4在岗人员根据自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特殊岗位持证要求提出培训申请。4.2培训计划的制定、审批4.2.1管理层、各科室负责人及有培训要求的工作人员于每年年底提出下年度培训需求送交科教信息科。4.2.2科教信息科根据培训需求组织制订年度培训计划。4.3 培训计划的实施依据年度培训计划,由科教信息科组织实施,有人员参加培训的科室应做好工作协调安排。4.4培训效果评价4.4.1效果评价方式可采用以下任何一种或几种形式:

6、获取资格证书、合格证明、书面考试、培训小结和评语、技能考核等。4.4.2外部培训应尽可能以毕业证、学位证、结业证、合格证或培训鉴定等为评价依据,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如为会议性质而无效果证明的,应写出书面小结报告,本科室负责人初审,科教信息科审核后留档。4.5培训结果处置4.5.1岗前培训合格者由站技术管理层授权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培训或调换岗位。4.5.2岗中培训不合格者继续培训,如仍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该岗位的工作。4.6培训记录4.6.1科教信息科记录人员的受训情况和培训效果的评价。4.6.2科教信息科将重要

7、培训情况及效果评价填入个人技术档案。4.6.3年度培训计划完成后,科教信息科作出培训总结,对本单位人员技术能力作出正确评估,提出培训及工作建议,并交管理层评审。5.支持性文件5.1 HJK/CX06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5.2 HJK/CX20 记录控制程序5.3 HJK/CX07 档案管理程序6.记录6.1 HJK/JL-29 人员培训申请表6.2 HJK/JL-30 年度培训计划6.3 HJK/JL-31 培训总结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作者:淮安疾控    转贴自:淮安疾控    点击数:421.目的

8、通过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增强客户对本中心的信任感。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参加由上级及本单位组织的或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3.定义3.1 实验室间比对(以下简称试验):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3.2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