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

ID:16338311

大小:67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9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_第1页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_第2页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_第3页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_第4页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 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五大淡水名鱼与古词中食鱼文化组图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唐李白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刺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肥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筯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注:汶鱼即泰山赤鳞鱼,螭霖鱼。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游到泰山脚下,尝了赤鳞鱼后,写下了这首《酬中都小吏》诗,借山东人用泰山名鱼招待远来的客人,描述山东人的热情豪放。上杜元颖相公唐王建学士金銮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龙舆。承恩不许离床谢, 密诏常教倚案书。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

2、钓赤鳞鱼。 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泰山“神鱼”螭霖鱼:鱼头似龙见光变黑离泰山便死神奇的泰山螭霖鱼,生长在泰山海拔270米至800米之间的山涧溪流中,是泰山山泉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对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随环境不同身体呈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颇具观赏价值。螭霖鱼安静,且极其胆小,听到脚步声或见到人影晃动,便迅捷地游入石缝中躲藏,野生的螭霖鱼非常难以逮到。以前有人试着逮到它并带下山去,但很难繁衍,因此当地素有“螭霖鱼不下山”的说法。也正因为这种特性,螭霖鱼被奉为我国五大名鱼之一。螭霖鱼还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其

3、成鱼长不过20厘米,肉质细嫩,味鲜美而不腥,传说古时曾作为向朝廷进奉的贡品。螭霖鱼还可入药。《泰山药物志》载:螭霖鱼方头巨口,龙须龙目,全首似龙而无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因其还有补脑益智,生清降浊,养颜补气,延年益寿,明目聪耳,坚齿健身之功效。泰山螭霖鱼也叫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斑纹鱼,为我国鱼类珍品,产于泰山山涧细流中,成鱼长不过20厘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名贵肴馔,还可以药用。  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成鱼长不足20厘米,重不过百克。体侧扁,腹部圆,头小吻钝。体

4、暗褐色、腹白,背部微显蓝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生殖季节雄鱼色彩鲜明,鳍呈桔红色,吻部及臀部缀以白色珠星,甚为美观。其鱼体色还会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  赤鳞鱼属底层鱼,喜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养殖条件要求严格。泰山溪流以砂石为底,石上富生藻类,溪水常流低温,经流弯曲,含氧丰富,各种矿物质含量低,正是赤鳞鱼特需的生态环境。赤鳞鱼离开泰山水不易成活,自古有“赤鳞鱼不下山”之说。  泰山赤鳞鱼为我国五大名鱼之一,自然资源量十分稀少。山东境内虽多青山秀水,但除泰山外,其他水域中均不见其踪

5、迹。据载:“该品甚难蓄养,每蓄缸中,天暑则死,天雨则飞,时时跳跃缸外,必得大缸深水安置荫中,缸口以竹编盖盖之,十活一、二,亦不见长。”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使赤鳞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生长,打破了“赤鳞鱼不下山”的说法。  泰山脚下已基本建成两处养殖基地,并将部分鱼苗放归自然水域,增殖自然资源。  赤鳞鱼含脂量甚高,据传,夏日置鱼于石上曝晒,鱼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鳞片和骨架。该鱼香而不腻,鲜而不腥。“养螭霖之水,盛螭霜之器,用之泡茶,绝对不腥”。曾为清代皇室贡品。  赤鳞鱼的烹制很有特点。炸

6、鱼前需将活鱼冷冻,用毛巾托住鱼体开膛,放进佐料,鱼被投入油锅后,还能窜跃。熟后鱼头鱼尾翘起,呈弓形,色淡黄,蘸花椒盐食用,外酥里嫩。若清汆赤鳞鱼,佐以姜末、香醋而食,肉嫩汤鲜。当今慕名来泰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登泰山、品尝泰山赤鳞鱼为快事。太湖银鱼冰鱼icefish或玻璃鱼清康熙年间,银鱼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银鱼是太湖著名特产,春秋时期太湖已盛产银鱼。因此,银鱼亦称脍残鱼或王余鱼。品种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等。银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银鱼

7、炒蛋、银鱼丸子、芙蓉银鱼和银鱼馄饨等是太湖名菜名点。太湖银鱼亦称冰鱼icefish或玻璃鱼glassfish。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於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

8、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白虾、梅鲚并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