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

ID:16352341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9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_第1页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_第2页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_第3页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_第4页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暮乡关 梦里故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日暮乡关梦里故园——新编京剧《赵佗》观后赵惠芬“做好南越王,老死莫还乡。”一个日夜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儿子回归,临终却要儿子“老死莫还乡”,那是怎样的悲怆与痛情?当听到赵佗的母亲被逼无奈,撞柱而亡前,对远在南越为王的儿子喊出这句话时,观众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由杨舒棠编剧,裴艳玲主演并导演,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京剧《赵佗》,将历史传奇人物赵佗搬上了舞台。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塑造的赵佗形象,帅气、洒脱,同时又智慧、风趣,有时还有一点狡黠,对母亲的孝与对国家或者说对君王的忠都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在艺术追求上,最大限度体现京剧艺术的戏曲美和表演程式的魅力。她

2、67岁高龄,亮相、对打、小翻,一招一式,丝毫不减当年,准确、精到,又那么飘逸、自由,看得人如痴如醉,获得充分的艺术享受和极大的审美满足。7这无疑是一部为演员量身打造的剧目,在情节的设置选择以及场面的铺排上,都充分考虑到表演的需要,为演员的唱念做打留下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在当代来说,为演员写戏,意味着更高的艺术要求。戏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表演的艺术,演员的唱念做打是戏曲表现规律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审美视角。而当代观众在审美需求上,既要求剧作好看好听,又要求剧作在主题的开掘上有独到的发现和思考。《赵佗》的编剧杨舒棠有着丰富的戏曲舞台经验,他的剧作往往能很好兼顾到表演艺术的要求和作者主体

3、意识的表达。《赵佗》采用极简的戏曲表现手法,通过战场获胜却主动息战、月夜摸亲、接受汉封、祖坟被掘等几个大的情节和场面,就写意般展示出了赵佗的文治武功和主要人生经历。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更多投注在人物的情感历程上,以浓墨重彩,表现他对百姓的体恤、对母亲的孝道、对家乡的思念,甚至是对秦王的“愚忠”。也正是在这样的描述中,层层展示出赵佗作为南越王的治国才能和理念,揭示出其之所以老死也未能还乡的悲剧命运,表现他的家国情怀,使一个血肉丰满的赵佗形象跃然纸上。7作者巧妙避开过多重大历史事件的铺陈,而以更适合戏曲形式表现的母子情为全剧贯穿线,以其母子情深、乡土情怀展现其有家难回、终老南越的悲剧命运

4、。19岁时,怀揣着“好男儿当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衣锦还乡”的豪情,赵佗告别母亲,远征南越。他虽与母亲难分难舍,却在母亲一声声“佗儿⋯⋯”的呼唤声中毅然策马而去。谁想到,这一走,竟是与真定家乡的永诀,承载他乡愁的故园成为他梦里风景。他智勇超群,能征善战,果然不负秦王使命,大败当时的南越统治者俞番。但当他听到几十万大军伤亡过半时,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反而心情沉重,想到每一个士兵都是像自己一样有倚门盼归的老母亲,有翘首等待的妻儿,战争,却让他们血洒异乡,命丧战场,不禁悲从中来。他决定罢兵休战。却又不是简单地放下武器,毫无戒备。他根据当地习俗,安排“月夜摸亲”,欢乐祥和的场面甚至让人忘记

5、了刚刚战场上的残酷。俞番当然不甘失败,让女儿俞慧里应外合,趁秦军毫无防备之时,袭击秦军。俞慧早对赵佗情有独钟,对父亲的计谋极力阻拦无果,只好想方设法提醒赵佗小心防备。却不料,赵佗早就埋伏好了大军,只等俞番率军前来自投罗网。俞慧大惊,请求赵佗放过南越百姓。赵佗微微一笑,撤去伏兵。这一举动,赢得了俞番的信任和钦佩,也赢得了南越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俞番甚至自愿归隐山林,将岭南交给赵佗治理。其“和辑百越”的壮举,在该剧中用这一个情节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悲悯情怀也得到进一步揭示。不料风云变幻,秦亡汉兴。远在南越的赵佗该何去何从?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他该如何选择?是偏安一隅还是起兵反汉

6、?刚刚建立起的汉朝廷对雄踞南越的赵佗一点儿也不放心,因此,才派重臣陆贾带着赵佗的母亲去南越说服他接受汉封,归顺汉朝。赵佗虽手握重兵,南越为王,却并没有妄自尊大,穷兵黩武。其内心深蕴的悲悯情怀,使得他能时时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念,因而,当秦朝灭亡,汉朝初兴时,他并没有想趁乱起兵反汉。即使当自己被吕后诬为有反骨,祖坟被掘,母亲被逼碰碑而亡时,他悲愤欲绝,却也并没有怒发冲冠,揭竿而起,为母报仇。而是遵从母训,据守南越,确保南部边陲安宁。这看上去有些“窝囊”的选择,并没有损害其形象的伟岸和丰满。其睿智和宽怀反得到更好的呈现。他只是在无人处,灵堂上,面对母亲遗像,才大放悲声,尽情诉说自己多年来

7、对家乡故园的眷恋,诉说对母亲的牵挂和无尽思念。7该剧值得注意的,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名节”观念的具有反思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名节”是极为看重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生死事小,失节事大”,视名节如生命甚至高于生命。在秦亡汉兴这一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赵佗个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是坚守秦制还是归顺汉朝?选择坚守,于个人品德上似乎更完美,其悲剧意味更引人唏嘘和赞叹,更具美学的魅力,但也难逃“愚忠”的评价。然而,“顺势而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也会将个体的人生带向另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