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ID:16363130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_第1页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_第2页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_第3页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_第4页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农村人力资源溢出的本质  【摘要】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就个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诱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单向溢出农村经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力

2、资本的不断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是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一部分,是由于知识溢出即知识的特性所带来的那部分外部效应。卢卡斯曾这样描述:思考人力资本外部性或知识外溢的一种方式是立足于搞科学文化。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研究,即知识溢出带来的外部效应,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卢卡斯提出:“个体人力资本除对其自身生产率的效应外——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还应考虑外部效应。”  随着户籍等就业制度的松动,中国农业中长期存在的隐蔽失业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涌向大城市,以致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

3、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早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为载体、不能独立存在的一种生产投入要素,人力资本投资及流动与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及流动迁移是不可分的。农村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用的。  根据古典经济理论、二元经济模型和人力资本理论,随着劳动力在城乡间的重新配置,要素报酬会趋向均等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解决失业、增加微观经济主体收入的同时,城市利益向乡村渗透,从而城乡经济最终将走向平衡发展,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我们具体来

4、看一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状况。  一、农村人力资本外溢现状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表现为单向溢出,即外溢效应表现明显,内溢效应表现不明显。改革以来,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规模逐年稳步扩大  2006年农村户籍外出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3181万人,占农村户籍总人口的%。根据张凤兵(2006)测算,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规模在25年内,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亿元猛增到亿元人民币,其变化是非常巨大的。90年代以前,农村人力资本外溢量的增长速度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而进入90年代,出现了劳动力转移的高潮,

5、农村人力资本外溢的增长速度最快时高达207%,外溢规模巨大,5年内从1000多亿猛增到2000多亿,而从2000亿到突破3000亿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  2、外出劳动力以自发择业为主的态势向有组织的群体性流动转变  改革初期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多是自发的,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实现就业;自发、盲目和不均衡流动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譬如部分交通线路和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压力过大,社会治理成本高、难度大等。  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完善,特别是最近两年,人们对流动就业和农民工问题认识的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输

6、出地政府对组织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就业越来越重视。农民培训和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等,使农民外出组织化程度逐步有所提高。我们以河南省为例,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的态势正在加以改变:  从转移的绝对数来看,河南省有组织的转移从2004年的5,105,035人增加到2007年的8,326,580人,增加人数为3,221,545人,增加幅度为%。同期,自发转移的增加人数仅为2,464,171人,增加幅度为%;从两者所占转移劳动力人数比例来看,2004年,河南省的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仅占当年转移人数的%,2007年,这一比例急剧上升为%

7、,这说明农村劳动力从无序、自发转移,正在形成较为合理、良性的转移。  3、流动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步提升  从劳动力流动的趋势上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我们还以河南省为例,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主要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下降趋势,初中以上的呈持续上升态势。从新增的转移人数来看,河南省转移的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幅度增加,从2004年的近83%增加到2007年的89%,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更为迅速,尤其是2007年,这一人数为5,461,121人,较之

8、2006年增加1,191,388人,增加幅度为%;同期,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有缩减的趋势,从2004年的17%下降为2007年的11%,这说明,河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正在突破劳动技能偏低的障碍,实现转移劳动力的高素质化、高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