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

【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

ID:16371750

大小:25.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_第1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_第2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中山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热身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校联合题押题卷12.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13.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培

2、养社会读书风气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14.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15.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

3、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1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7.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

4、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18.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19.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全世界都

5、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之所以能建立共和的原因有①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②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③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0.“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6、3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1.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22.“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是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了一

7、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符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A.是罗斯福总统违法宪法的产物B.虽违宪,但有利于新政的实施C.反映了总统的实际权利有所扩大D.是罗斯福总统操作司法权的结果23.关贸总协定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世贸组织的规则涵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C.第三世界团结斗争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38.(26分)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

8、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材料二: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