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

ID:16401405

大小:8.91 MB

页数:174页

时间:2018-08-09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中枢:1011个(二)神经纤维1.功能:传导兴奋2.传导兴奋具有的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①直径②髓鞘有无③髓鞘厚度④温度4.神经纤维的分类(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顺向逆向快(40-500mm/d),慢(1-12mm/d)特点:双向双速胞体轴突末梢(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营养性因子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化学突触(神经递质)电突触(局部电流)经典突触非定向突触(一)经典的突触传递1.结构2.经典的突触分类3、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传递)Ca2+

2、电-化学-电传递经典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去极化(超级化)突触后电位4.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Na+(主)、K+通透性增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Cl-通透性增大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伸肌肌梭伸肌屈肌EPSP和IPSP的机制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产生部位:轴突的始段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布2.突触延搁3.总和4.兴奋节

3、律的改变5.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二、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1.概念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①合成②储存③作用④失活⑤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三)主要的递质1.ACh:(1)胆碱能神经元:(2)胆碱能纤维及分布:①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④支配骨骼肌的舒血管神经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2)肾上腺素能纤维及分布:感神经节后纤维(3)肾上腺素能受体—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①α受体(α1α2)②β受体(β1β2β3)3.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2)单胺类:NE、多巴胺、5-H

4、E。(3)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甘氨酸。(4)肽类:阿片肽、脑-肠肽、下丘脑调节性肽等(5)嘌呤类:腺苷、ATP。(6)其他递质:组胺、NO、CO。第二节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中枢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和聚合式联系单线式联系连锁状与环状联系三、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1.突触后抑制—①传入侧支性抑制意义:协调不同中枢的活动伸肌肌梭伸肌屈肌②回返性抑制意义:终止活动,或使同一中枢神经元活动同步2.突触前抑制①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②特点: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不产生IPSP;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100-200ms)。③

5、意义:控制感觉传入活动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丘脑的感觉功能(一)传入通路1.躯干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前)躯体感觉的传导道第一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脑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脑干的有关神经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精细触压觉、本体感觉粗略触压觉2.丘脑的核团(1)特异感觉接替核:第二级感觉传导纤维感觉接替核(换元)大脑皮层感觉区(除嗅觉)功能:形成特异性感觉(2)联络核:特异感觉接替核、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联络核(换元)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功能: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3)非特异投射核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非特异投射核

6、(多突触换元)大脑皮层功能: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3.感觉投射系统(1)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联络核(点对点投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核群(逆散投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二、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1.体表感觉代表区(1)第一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第一体表感觉区特点:①交叉投射(头面部投射-双侧)②整体为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安排为正立。③投射区越大,感觉分辨精细程度越高人大脑皮层感觉区大脑皮层感觉柱①大脑皮层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并垂直皮层表

7、面,构成感觉柱。②是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③是传入-传出信息的整合处理单位。投射特点:交叉性投射(crossprojection):一侧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的相应区域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定位精确,分布呈倒置性:但头面部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直立的。代表区的面积大小与该部位的感觉精细程度有关:感觉越精细、越敏感的部位在中央后回的代表区也越大。(2)第二体感区①部位: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人类)②特点①空间分布正立②定位不清晰③双侧投射2.本体感觉投射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