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

ID:59204922

大小:2.2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9-26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四、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Na+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外Na+)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外膜内膜外++++++++++++++----------------------------++++++++++++++静息时K+K+K+K+Na+Na+Na+Na+K+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极化Na+Na+Na+K+K+K+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极化适宜刺激N

2、a+Na+Na+去极化反极化K+K+K+动作电位:外负内正K+K+Na+Na+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极化Na+Na+Na+去极化反极化K+K+K+复极化K+K+Na+Na+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人体细胞兴奋时,共同具有的特征是: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C、膜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练一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适宜刺激在兴奋点与相邻部位间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适宜刺激在兴奋点与相邻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内从兴奋部位传向相邻未兴奋部位,膜外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适宜刺激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兴奋部位传向两侧相邻未兴奋部位;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原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步骤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回路传导膜内由兴奋区到未兴奋区膜外由未兴奋区到兴奋区双向传导到未兴奋区传导特点:1、双向性2、不衰减性3、绝缘性总结: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未受刺激)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电位差电荷的定向移动双向传导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5、产生形成刺激局部电流特点:1.神经冲动是指:A、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B、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C、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D、电子和质子的定向移动练一练2.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神经细胞内阴阳离子相等D、兴奋与末兴奋部位出现电位差3.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C五、突触的信号传递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轴突

6、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突触小体1、突触图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突触组成: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胞体相接触突触后膜有两种:①树突膜②胞体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特点:单向性2、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释放作用于神经递质:1.产生2.分泌结构3.受体4.种类5.作用6.去向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按功能分为两种使后膜兴

7、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2.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递(原因)3.传递的信号即有兴奋性,也有抑制性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递比一比:1.关于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B.突触可分为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C.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跨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并使其兴奋D.兴奋通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练一练2.突触后膜具有

8、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的物质,该物质的物质基础是:A、糖蛋白B、胆固醇C、磷脂D、多糖3.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