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

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

ID:1643398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_第1页
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_第2页
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近来发生在重庆的弃考事件引出“读书无用论”的主题,通过一些理论依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对此议题发表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教育本质和名人名句剖析了整个事件的本质,最后提出一些改良建议,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词:读书无用论;原因;教育本质;建议2009年重庆晚报的一项新闻指出在当年重庆的高考报名当中,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了高考[1],其中有不少学生是来自于农村,同年湖北省也有2.6万学弃考,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读书无用论”、“大学生毕业卖猪

2、肉”、“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等社会各界的舆论、对教育的质疑风生水起,又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对2323人参加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调查表明: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很明显,培根的至理名言“知识就是财富”在社会每一个人心中已经打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代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读书真的无用吗?1现代读书无用论成因1.1高昂的教育成本和低就业率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中国大学扩招的比例逐渐增大

3、,2010年北京市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其录取比率则高达80%以上,在表面上真正的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和量化,然而由于受国家经济条件限制和政策调整等原因,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比例确逐年下降,由《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表明,自1993年以来,财政性经费占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是学杂费收入占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又有统计表明近10年来,我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20倍,从94年到现在我们的个人人均收入只增长了4倍,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4年大学需要4万多元,对于贫困居民来说,高昂

4、的高等教育成本更是其无法迈过的坎,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数据来算,培养一个天之骄子至少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由此来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代价即是高昂的教育成本,令人望而却步的费用是读书无用论诞生的一个客观环境[2]。令人讽刺的是,随着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教育成本费用逐年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2002年毕业的145万大学生,6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同期降低了5个百分点,2004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本科院

5、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1.3%,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到2009年,610万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4%,究其深层原因,由于09年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造成巨大的压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国务院办公厅特别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在国家宏观调控的

6、作用下,在表面上保障了较满意的就业率,以大学生毕业平均收入来计,32003年、2005年和2008年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尽管2009年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差距拉大,但从2003年以来的数据看,这之间的薪酬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大学生工资跑不过平均工资、大学生工资与农民工工资持平是近年来普遍出现的现象,随着在薪酬水平上的差距减小,教育成本的问题更加加深了人们的思考,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今天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很多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

7、不到读书换来丰厚回报的希望,家庭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合理补偿,那么这书读来还有何用?持续低迷的就业形势无疑是引发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一个直接诱因[3]。1.1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教育其本质[4]就是培养能够完全适应于社会,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整体发展,而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却是:企业招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即是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很多大学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为职场培养人才,觉得那是职业培训学校的事。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于是,这种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无

8、法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忽视使得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有些甚至通过简单判断“热门与否”就“拍脑袋”决定所开设专业,最终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同时,单纯以“热门”为专业设置导向导致了人才培养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